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问题:铣加工印制板板边出现白斑原因:(1)铣刀磨损过度(2)铣刀种类选择不当(3)板材选用不当(4)进刀速率与其转速关系配合不良(5)压力脚与压力不当解决方法:(1)经检查后应更换新铣刀。(2)根据基板的特性和技术要求,选择更为适当的铣刀类型。(3)对进厂的板材应进行复测,特别检测其树脂含量和增强纤维。(4)根据基板的特性和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适当调整进刀速率与转速的关系,以达到最佳匹配。(5)必要时加以调整。2.问题:铣加工印制板外形尺寸超出公差原因:(1)铣切操作中基板出现移位(2)板子翘曲太严重(3)靠模板使用不当(4)数控(N/C)指令不正确(5)定位孔的间隙过大(6)铣刀使用不当(7)铣刀在主轴上发生偏转(8)进刀速率与其转速关系配合不良解决方法:(1)调节压力脚的压力,增加板内定位销。(2)重新检查基板及其存放条件,同时检查压板工艺。(3)检测靠模板尺寸与形状。(4)检查软件及控制系统。(5)A.检测定位孔尺寸。B.检测定位销尺寸。C.根据基板定位孔设计与铣加工的特殊性,应考虑定位孔与定位销的公差配合,达至最佳化。D.对于无定位销的板子进行外形加工时,要特别检查可能会产生的偏移的结构较弱部位。(6)检查铣刀是否磨损和铣刀的半径。(7)定期进行筒夹的清洗、修理或更换。(8)根据基材特性和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适当调整进刀速率与转速的最隹匹配。3.问题:铣加工印制板切外形后板边粗糙原因:(1)铣刀磨耗(2)铣刀种类选用错误(3)铣刀表面附着过多的胶渣(4)废料移出装置的效率不足(5)铣刀损伤(6)盖板和垫板材料选用的不合适(7)机床台面发生震动(8)板子压着不当解决方法:(1)更换锐利的铣刀。(2)更换更适合的铣刀种类。(3)检查基板材料内的增强纤维与树脂含量。(4)检查和维护废料清除装置,确保有足够的吸力。(5)经检查后更换新铣刀。(6)根据板的技术要求和基板的特性,选用适当的盖板和垫板材料。(7)检查机床的震动原因,采取措施以减少切外形机床台面的震动。(8)改善板子压着的下降系统。4.问题:铣加工印制板以压力脚进行无销切外形时板边产生突出的岐点原因:(1)夹紧的位置不当(2)压力脚压力不当(3)压力脚损坏(4)阻焊油墨选用不当(5)夹紧过程中X-Y台面移动速率不当(6)真空吸管不当造成无销压力脚翘曲或拖拉解决方法:(1)选择较佳的位置处施以夹紧压力。(2)在已夹紧的模式下调整压力脚的压力。(3)检查是否外物造成零件的滑动而过度磨擦致使压力脚受损。(4)检查阻焊油墨的磨擦性能(有些紫外线固化油墨的磨擦系数相当低,常会造成滑移)。(5)在移动到夹紧位置最后的6.35毫米处时,需将移动速率降至10英寸/分。(6)将管路加长或改用硬性较低的软管。5.问题:铣加工印制板中的碎屑(CakingDust)原因:(1)铣刀转速不当(2)所使用的铣刀型式不正确(3)铣切外形的参数不当(4)压力脚与真空管路磨损(5)停止环(Stopring)或套环位置不恰当(6)压力脚插入开口不当解决方法:(1)A检查转速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必要时增加转速)。B检查主轴转速的校正值。C检查铣刀在筒夹(Collet)内是否发生松滑。(2)根据原材料特性和基板的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型式的新铣刀。(3)检查铣刀深度/退屑槽长度/叠层数等关系(若叠板高度接近退屑槽有效长度的顶端时,将由于气流受阻而造成碎屑堵塞,此点与钻头的退屑的原理是相同的)。(4)检查真空管道是否有破洞。(5)检查套环顶端到铣刀端点的最小距离是否达到20.3mm的下限。(6)检查主轴的端部(Nose)和压力脚间的间隙是否足够。6.问题:铣加工印制板铣刀断裂(BreakingBits)原因:(1)铣刀自筒夹中拉脱(2)转速/进刀速率等参数设定不当(3)铣刀选择不当(4)机台操作不当(5)板材松脱解决方法:(1)检查筒夹是否出现磨耗或损伤。(2)a减少Z方向的叠层高度。c检查铣刀是否发生偏转。d减低横向进刀速率。e增加铣刀转速。(3)a变更铣刀设计型态。b检查铣刀的碳化钨材质是否有缺陷。(4)检查主轴是否有拖拉(Dragging)情形,冷却剂的压力是否发生间歇性停止?或软件与伺服回路所造成的停顿或高速急冲等现象。(5)检查是否出现缠绕铣刀松脱性的大件板材,此种粗材将会造成铣刀的断裂。7.问题:铣加工印制板中铣刀外观变色原因:铣刀本身磨擦过热解决方法:a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有问题。b适当缩短铣刀进入垫板(Backup)的深度(通常上限为1.52毫米)。c减少叠板层数。d改用菱形齿型铣刀。e检查铣刀是否发生偏转。f检查内层铜面是否容易卡住铣刀(其动作是首先向下穿透过玻璃纤维树脂之后再横向切过铜面区)。
本文标题:铣床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3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