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银行卡产业概述目录第一章银行卡产生与发展第一节银行卡的起源一、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二、银行信用卡的出现三、借记卡的出现四、储值卡的兴起第二节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第三节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般一、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二、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三、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四、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五、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第二章银行卡业务内容及产业模式第一节银行卡发卡一、借记卡发卡二、信用卡发卡三、储值卡发卡第二节银行卡收单一、ATM收单二、商户收单第三节银行卡转接清算一、银行转接清算机构的主要职能、主要收入和主要成本二、银行卡网络及银行卡转接清算系统三、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转接清算处理四、银行卡跨行使用过程第四节银行卡产业链一、银行卡产业链构成二、产业链上各类机构的发展第三章银行卡产业发展及现状第一节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1950-1970年)二、发展阶段(1970-2002年)三、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第二节国际支付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环境二、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第三节国际支付产业发展特点一、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二、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三、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四、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五、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六、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七、投资并购趋势不改第四节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一、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二、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三、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四、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五、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六、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经验第五节国内发卡市场现状一、发卡市场规模与结构二、银行卡跨行交易规模与结构三、银行卡产品与功能创新第六节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一、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二、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著三、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四、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著成果五、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第四章银行卡产业定价第一节银行卡产业特征一、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二、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三、银行卡产业特征带来的影响第二节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一、封闭式银行卡网络的定价模式二、开放式银行卡网络的定价模式第三节国内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第四节刷卡手续费下调第五章银行卡产业监管一、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历史(一)1992年-1999年,建立基本制度阶段1、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2、产业监管的方向3、主要发文要点概括(二)1999年-2006年,推进联网通用阶段1、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2、产业监管的方向3、主要发文要点概括(三)2006年-2010年,规范市场阶段1、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2、产业监管的方向3、主要发文要点概括(四)2010年-2012年,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阶段1、产业发展的特点2、产业监管的方向3、主要发文要点概括4、已发布征求意见稿或即将出台的重要监管法律法规二、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的特点(一)从监管重点来看,随着银行卡市场发展变化,监管重点与时俱进,不断发生变化(二)从监管制度完备性上看,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框架逐渐清晰(三)从法律法规位阶上看,银行卡产业监管的法律条文位阶有所提高三、未来近2-3年内,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的重点分析(一)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分析1、从远期看,国内银行卡市场将逐步走向开放2、国内银行卡市场现行以“联网通用”为基本原则的监管体系将要重塑3、银行卡产业主流商业模式——卡公司商业模式可能逐渐确立(二)当前银行卡产业监管重点分析1、执行期内政策监管要点2、过渡期内政策监管要点3、市场开放期内政策监管要点(三)未来银行卡产业的监管体系第六章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一、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二、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三、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四、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五、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第一章银行卡产生与发展第一节银行卡的起源人类的货币发展史经历了物物交换、贝壳、牲畜等自然货币的产生,陶器、金银等铸币的出现,轻便、易于携带的支票和纸币的使用,最后到电子货币的出现。每一次变化都是支付方式的重大创新,但电子货币的普及则是人类支付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银行卡是支付卡的一种,由于支付卡大多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习惯上也被称为银行卡。银行卡是指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等具有通用支付功能的电子支付工具。银行卡除具有支付功能外,有时还具有消费信用、存取现金、转账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一、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最早的信用卡是商业信用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1949年9月的一天,纽约金融家麦克纳马拉(FrankMcNamara)与其好友――著名零售商布卢明代尔在一家高级餐馆就餐,结账时发现随身携带的现金不够,只好打电话请其妻子来付款。这件事情给了麦克纳马拉一个重要的启发:如果能够发明一种随身携带的信用工具,不仅可以给持有者带来支付便利,而且可以给餐馆带来更多的赊销生意。因此,他和布卢明代尔一起,共同策划了一个餐馆赊账方案,发行一种可以记账的卡片,持卡人在定点餐馆凭该卡片记账就可以免付现金,以避免人们因随身携带现金不足而造成消费不便或者类似的尴尬。这就是大莱(Dinner)卡的开端。1950年春,他与好友斯奈德共同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麦克纳马拉创建的大莱信用卡公司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信用卡公司[2]。二、银行信用卡的出现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开始发行信用卡。这是金融机构首次进入信用卡发卡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8年10月1日,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推出了运通卡。与白手起家的大莱俱乐部不同,美国运通作为美国的百年老店,享誉全球,特别是它的旅行支票在当时被认为与美元一样可靠,所以美国运通发行的信用卡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同,两个月的发卡量就突破了20万张。由于美国运通在旅行服务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运通卡一推出,签约入网的商户便超过了17000多个;特别是美国旅馆联盟的15万持卡人和4500个成员旅馆的加入,标志着银行卡终于被美国主流商界所接受。运通卡的出现,对于信用卡受理市场的开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8年9月,就在运通卡在酝酿之中的时候,美国银行给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几乎所有的家庭寄去了名为美国银行卡的信用卡,共约6万张左右。这是银行卡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销,被称之为“大投递”。许多家庭开始使用美国银行卡来赊购商品,信用卡从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59年,人们用美国银行卡购物的金额达5900万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8亿美元)[3],信用卡购物时代从此开始。信用卡在弗雷斯诺市的成功鼓励了美国银行进一步扩大信用卡业务。1960年,投入使用的美国银行卡达到23.36万张;1968年,美国银行卡的发卡量累计超过100万张。到了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信用卡数量迅速增长。随着信用卡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希望加入发卡行列。一些银行成为美国银行卡的特许机构,它们共同形成一个银行卡联盟,经营信用卡业务。银行卡联盟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信用卡跨行网络的发展。信用卡作为新型的信贷工具和支付工具,迅速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盛行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发行信用卡。1977年,该联盟更名为“VISA”。1966年,另一些银行组成同业银行卡协会开始发行信用卡,并将银行卡协会作为信用卡联合营销和清算的平台,这就是后来的万事达公司。该协会营销信用卡的方式同美国银行相似。1966-1970年,同业银行卡协会寄出约1亿张信用卡[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接受信用卡,并在提供信用消费的同时,设计消费积分等各种奖励方案。一些大型零售商为了促销目的,还与银行联合发行联名信用卡,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信用卡的应用。1970年,美国银行总裁迪•霍克创建了新的电子系统,第一次将计算机引入信用卡交易,大幅度降低了信用卡交易成本,并有效地防范了欺诈风险。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在金融业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并为电子支付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基础。银行卡组织的兴起、零售业的促销动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个人消费信贷及支付便利的需求,共同推动了信用卡品种和信用卡功能的日益丰富,以及信用卡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三、借记卡的出现借记卡是银行卡的另一重要产品,起源于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属于电子存折的延伸。借记卡的出现同金融信息化和ATM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随着卡基支付在零售业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授权和在线交易成为可能,借记卡的应用开始从ATM取款扩展到商店消费支付。与信用卡不同,借记卡的支付功能基于个人结算账户。借记卡具有不可透支和在线授权的特点,因而具有低风险、低成本的优势。这一优势使得借记卡逐渐成为重要的个人非现金支付工具和个人资产管理工具。由于各国的金融业发展历史、社会经济及市场条件的不同,借记卡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在德国、法国、荷兰、新西兰、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借记卡是主要的支付工具,交易量明显超过信用卡。在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发展较为均衡。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信用卡则在银行卡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四、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5]。80年代后期,一些电信公司、零售商等也开始陆续发行单用途储值卡。90年代早期,美国政府发放用以替代以前食品券的电子福利卡,标志着通用储值卡的出现。通用储值卡作为获取传统银行卡难以覆盖的客户、拓展金融产品分销渠道、向客户交叉销售金融服务的一种战略性工具,逐步受到银行的重视。银行为整合资源、分散风险,多采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介入储值卡业务。1993年,国际卡公司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储值卡——VISATravelMoney。此后,万事达也推出了礼品卡等类似的储值卡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储值卡纷纷涌现,储值卡市场日益繁荣。第二节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银行卡在全球得到普及的同时,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加,使用渠道不断完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现有的银行卡产品体系可以归纳为如下(见图1.1)。图1.1银行卡产品体系(一)按使用功能划分按银行卡使用功能的不同,目前的银行卡主要有信用卡、借记卡、储值卡三大类。此外,还有一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产品,如签账卡、现金卡、信用-储值复合卡、准贷记卡和借贷合一卡等。1.信用卡信用卡也称贷记卡,它的特点是持卡人无需担保和抵押便可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以在该额度内使用信用卡在商户刷卡支付,先消费后还款;持卡人在规定期限内全额还款可以享受免息期;持卡人也可以在支付相应利息的前提下,只偿还发卡机构规定的占全部透支余额一定比例的最低还款额;持卡人获得的信用额度可以循环使用;持卡人还可以申请对一定额度的信用卡透支消费金额进行分期偿还(即信用卡分期付款功能)。除此之外,持卡人还可以从ATM上直接提款(即通常所说的预借现金功能),但持卡人预借现金一般不享受免息期,且通常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由于信用卡具有在持卡人刷卡支付的同时使持卡人自动使用信贷这一特点,因此,信用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个人支付工具,而且也是一种独
本文标题:银行卡产业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3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