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江北区盘溪路金科段延长线施工组织设计
1江北区盘溪路金科段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重庆龙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09年12月2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3第二章工程概况.................................................................................3第三章施工布署.............................................................................10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17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63第六章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68第七章季节性施工措施.................................................................69第八章质量、安全保证体系.........................................................72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84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85第十一章施工总平面布置.................................................................863第一章编制依据1.1本标段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图。1.2国家现行市政工程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标准图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3工程现场踏勘情况1.4国家及重庆市在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地质、气候条件盘溪路为重庆市大石坝组团B、E、G标准分区中的南北方向的城市主干道,起于红石路上大石坝立交,止于江北区区界。盘溪路根据施工时序分为三段,即体育公园段、石子山立交段和金科段。本次设计金科延长线起点接盘溪路(金科段)设计终点,终点位于江北区区界与渝北区的金州大道接顺,道路全长207.178米。2.1.1地形与地质条件现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K0+016~K0+070施工区形成人工填方陡坡,坡高13~30m。勘察区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中间为斜坡凹地。纵向地形坡角5°~30°,边坡处达50°。勘察区最高点位于道路起点附近,标高336.48m,最低点位于道路终点位置附近,标高289.37m,高差约47.11m。勘察区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大。2.1.2气候条件重庆江北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空气湿润、冬季寒冷、夏季炎4热、春秋季多阴雨天气、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候17.72°。降雨量主要集中于每年5~9月,多为大雨或暴雨。2.2设计简介2.2.1平面设计全线共设置一段平曲线,曲线半径R=700米。本次设计金科段延长段起点接盘溪路(金科段)设计终点(X=74800.015,Y=55383.157),终点位于江北区区界(X=75005.595,Y=55364.534),道路全长207.178米。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2)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5)抗震设防6度,按抗震规范构造设防(6)最大纵坡i=2.47%(7)最小平曲线半径7002.2.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主要依据规划路口标高以及已发施工图金科段设计终点标高和金通大道接顺处标高进行设计。道路起点标高为308.10米,终点标高为303.255米。全线共设3个坡段,最大纵坡2.47%,最小竖曲线半径为4500米。2.2.3横断面设计1)8.5m(绿化及人行道)+12m(行车道)+3m(中分带)+12m(行车道)+8.5m(绿化及人行道)=44m。2)道路车行道坡度为单向外坡1.5%,人行道横坡采用单向内坡2.0%。53)8.5m人行道靠近行车道侧设计3.5m宽条形绿化带,并在雨水口处断开。4)5m人行道外侧设置行道树作为绿化。2.3路基设计:2.3.1道路边坡道路实施时以自然放坡为主。挖方路段边坡:中风化岩石为1:0.75;强风化岩石及土质边坡为1:1(杂填土为1:1.5)。填方路段边坡设计:H≤8m段边坡为1:1.5;H>8m段边坡为1:1.75;边坡坡度变化处设置2米宽的护坡道。考虑到道路沿线地块的开发利用大多滞后于道路的建设,故为了保证路基的安全与稳定,道路路基两侧根据实施情况设置临时边沟,在挖方较大地段距坡顶开挖边界5米设置截水沟。本次设计在挖方土质边坡与填方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段采用网格护坡,既达到护坡的目的,又绿化了环境。建设方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考虑两侧地块开发,道路两侧高度差主要考虑以斜坡绿化接顺的方式。2.3.2路基压实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不得小于100MPa。路槽土基必须碾实密实。经综合考虑工程的性质、等级及路面结构类型,提出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小表的规定:6路基压实度表(%)填挖内型深度范围(cm)压实度(%)机动车道人行道填方0-8096≥90>8094挖方0-3096进行路基处理时均应清除地表土0.5m,压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地勘资料,道路K0+00~+120段、K0+165~K0+207.178段为新近回填土,回填时间为1~3年,以紫红色为主,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等组成,呈松散状~稍密状,在利用其填土作路基持力层时应进行分层碾压,直至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基层施工。2.4路面、人行道结构1)机动车道:改性沥青玛蹄脂SMA-13厚4cm改性沥青砼AC-16厚5cm沥青砼AC-20厚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7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5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30cm。(土质)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石质)2)人行道:20cmX10cmX6cm预制通体透水砖面层1:3水泥砂浆找平层2厘米厚C20混凝土基层厚10cm72.5交叉口设计交叉口高程以道路竖向设计图为准.2.6绿化道路两侧人行道每隔约5米种植一株树木。2.7无障碍设计:2.7.1残疾人通道:(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2.7.2盲道(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C20,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6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0.3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82.8雨水管道2.8.1平面布置1)雨水管道双边布置,管道中心位于人行道上距路缘石1.5米处。2)污水管道双边布置,管道中心位于人行道上西侧距路缘石6~7m,东侧距路缘石7.5~8.5m。全线污水管道管径d400。2.8.2纵断面设计:各道路雨污水管道纵向设计坡向基本与道路坡向一致,且管道覆土浓度不小于1.70m。2.8.3管道断面形式、管材、基础、接口、预留支管和放线1)断面形式: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本工程范围内雨水管道主管管径d=1350mm,管材采用国标Ⅱ级钢筋砼管。雨水口接入处采用d=300mm重型钢筋砼管。污水管道均采用管径d=400mm的HDPE双壁波纹管。3)管道基础a)HDPE管:管道覆土H≤4.0m时,采用SN8级管,基础采用120度砂垫层基础,管道覆土H>4.0m或者位于车行道上时,采用SN16级管,基础采用180度砂石垫层基础。b)钢筋砼管:管道覆土H<4m时,基础采用120度砼带状基础,管道覆土4m<H<6.0m时,基础采用180度砼带状基础,管道覆土H6.0m时,基础采用满包砼加固。管道基础位于填方地段时,应待路基成形后再开挖沟槽,先将槽底夯实后再夯填400mm厚砂卵石,其上再作管道基础。94)管道接口HDPE排水管采用双橡胶圈承插接口,钢筋砼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在填方段采用套环柔性连接。5)管道及检查井放线雨、污水管道严格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管线排列图设计的管位放线,并按道路桩号对应位置定位。圆形检查井为井中心位置桩号,矩形检查井为对角线交点位置桩号,不能以桩号定位的检查井均以坐标定位。6)雨污水管道构筑物a)雨污水检查井材料采用混凝土砌块。位于非机动车道的检查井及雨水预留支管检查井采用轻型高分子复合耐磨材料的井盖及井座。车行道上的检查井采用重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井盖及井座,荷载须满足超汽-20荷载等级。检查井爬梯为球墨铸爬梯或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爬梯。b)跌水井根据排水纵断面所示井位设置跌水井。c)雨水口雨水口位于机动车道上,采用复合材料双篦雨水口,作法详结构设计图。d)沟槽开挖及回填①沟槽开挖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的有关规定执行,沟槽开挖宽度按GB50268-97第3.2.1条执行.②沟槽回填参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10规程》执行.2.9电气部份2.9.1电源由户外箱式变电站提供,变电站高压侧为10KV电源,低压侧出线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单独设置接地线,共设置2台箱变,每一回路采用三相间隔配供电。2.9.2照明器配置道路照明沿道路中心线对称布置,路灯直接段间距30米左右,路灯灯杆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杆。2.9.3用电保护灯杆采用专用电缆作接地保护,每间隔一根灯杆,设置一根接地极,用作循环重复接地.2.9.4线路敷设照明干线采用YJV-0.6/1KV型电力电缆,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穿阻燃型PVC材料电力线管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不小于0.5米,过路时穿NCBB110x5玻璃钢电力护套管埋地暗敷,埋深不小于0.7米。干线至灯头采用BV-450/750-1×2.5导线,在每档路灯电缆两端用C15砼包封。第三章施工布署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要作到快速高效建成该工程,合理的组织、认真的规划、周密的安排是搞好该工程的关键。3.1指导思想我公司把本工程列为全公司的重点工程。以今天的质量、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为宗旨,选派精兵强将,保障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投入。根据工程特点,拟11定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保证,提高现场施工水平为指导思想,采用各项有力措施,确保工程高速优质,按期投入运行,主要措施如下:3.1.1组建最佳项目管理班子,全面履行对业主的承诺和本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3.1.2实行动态目标管理制度,围绕方针目标开展动态管理,并层层落实。3.1.3按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3.1.4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调度会、分析
本文标题:江北区盘溪路金科段延长线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