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及2008-2013中考题
1《醉翁亭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语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三、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4、临于泉上者:靠近。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11、醉翁之意意:情趣。12、深秀者:秀丽。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17、辄:就18、弈:下棋知识点归类:1、古今异义: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心愿。②负者歌于途负:背着东西的人。③晦明变化者晦:昏暗。④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⑤山间之四时也时:季节。2、一词多义: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禽鸟乐也:欢乐。③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归去。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秀①佳木秀而繁阴:滋长。②蔚然而深秀者:秀丽。霏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②若夫霪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②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谓①太守自谓:称②太守谓谁:是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承②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③泉香而酒冽:表并列。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顺承。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也①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乎①颓然乎其间:在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于①泄出于两峰之间者:从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3、词类活用:①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③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④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⑥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⑦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作动词,唱歌。⑧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⑨醉能同其乐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四、理解性默写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1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6、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17、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18、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19、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五、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六、课文内容理解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描写角度是什么?视觉角度:俯——仰。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本文第二自然段描写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明确:本段描写山;司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明确: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3明确:太守是太高兴了。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以醉写出他的快乐。但这乐不是无忧无虑的乐,是乐中含悲。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如何理解“醉翁”的含义?明确: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明确:“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12、内容主旨:与民同乐。全文以“乐”字贯穿,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情怀。★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写景顺序:(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含有“乐”字梳理课文脉络(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含有“醉”字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含有“醉翁”、“乐”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从影视拍摄的角度赏析课文,课文的脉络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组空镜关——一个长镜关——一个全景镜头(一、山—水—亭—名—太守)(二、朝—暮—春—夏—秋—冬)(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1)被眼前的优美山水所陶醉(2)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陶醉(3)确实不胜酒力(4)自得其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1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15.“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6.“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17.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二、简答题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复习资料及2008-2013中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5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