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长三角城市群20160707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安徽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教授级规划师微信号:zdg2000;邮件:zdg2000@163.com2016.07.07安徽讲课•一、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与内涵;•二、国际与国内城市群发展趋势与标准•三、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解读•四、策略与抓手一、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与内涵城镇空间演进规律•弗里德曼基于经济增长引起城镇空间演化归结为四个阶段:①工业化前分散的小城市聚落阶段;②工业化初期的城市集聚阶段;③工业化成熟阶段;④连绵都市区形成阶段•周一星曾归纳城镇空间的演化规律:①小城镇Town;②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③都市区Metropolitan;④大都市区Metropolis;⑤世界性都市带Ecumenopolis地域空间从城市、都市区向城市群、巨型发展地区演进大都市圈Metropolitanarea•超载了行政边界,与大都市在景观形态上结为一体,或与大都市在城市功能上存在密切关系的区域。概念界定城市群的主要内涵及界定标准日本三大都市圈•关东大都市圈(又名首都圈)•中京大都市圈(又名中京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又名近畿圈)•根据功能不同,先后出现商业圈、生活圈、通勤圈。首都圈(东京都市圈)•一般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因此又称为一都三县。•总人口为4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核心区人口密度则有4684人/km²。东京都市圈狭义广义250km200km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美国2050战略中提出,巨型发展地区,推动10个或以上巨型城市区域的出现,作为全球门户。城市群的主要内涵及界定标准•巨型城市区开始出现,是技术和文化创新中心•巨型都市区域将承载更多的就业和更多的人口•每一座巨型城市区的海港或者航空港都是通向全球经济的门户和促进增长的枢纽概念界定美国十大巨型发展地区现状:31%的县城总数,26%的土地,74%的人口(2000年)未来:70%的人口和经济增长(2050年)二、国际与国内城市群发展趋势与标准2.1国际案例2.2国内案例美国东北城市群体系•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形成“世界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城市”的城镇体系层级•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国际城市群案例研究: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1000km中部圈内结构:多轴串联首都圈结构:强中心网络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多中心多圈层•东京地区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都心新城-周边新城-公共大交通”的城市格局,建立了包括8个副都心城市(池袋、新宿、涉谷等)、9个周边特色新城(横滨、千叶、筑波、幕张等)在内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体系。国际城市群案例研究:东京大都市圈发展模式发生三次转变:80年代:单极集中型区域空间结构90年代:联合都市圈型结构2000年:分散型网络结构东京都市圈发展结构的变迁:从集聚到分散国内城市群发展概况国家规划界定:•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21个主要城市化地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省域体系规划界定:•合计约30个主要城市群,60个次级城市群全国各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空间结构拼合图十三五规划中界定的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国内城市群的空间特征:2/3规律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平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州西宁天山北坡黔中滇中北部湾山西中部哈长基于城镇空间布局的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比城镇人口占比GDP占比19个城市群17%67%74%TOP10城市群14%65%68%0%5%10%15%20%25%0%2%4%6%8%10%12%14%19个城市群GDP占比变化19个城市群人口占比变化•2000年到2010年期间,19个城市群:•常住人口占比从56%增长到58%,城镇人口占比稳定在67%•经济占比从73%增长到75%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数据分析全国县级单元工作日人口流动情况基于大数据分析城市群内部及相互间流动强度,以及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可大致将城市群划分为三个层级。16多维度综合评价的城市群分级城市群层级城市群名称第一层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第二层级成渝、长江中游、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关中平原第三层级哈长、山西中部、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州西宁、黔中、滇中、北部湾、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三个层级世界级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级城市群哈长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关中平原中原呼包鄂榆山西中部宁夏沿黄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北部湾黔中滇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5个•辽中南、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关中平原国家级城市群:5个•哈长、山西中部、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州西宁、黔中、滇中、北部湾、天山北坡区域级城市群:9个5+5+9个城市群17辽中南三、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解读3.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3.3与国内外城市群比较3.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1)规划背景期限: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范围:江浙沪皖范围内的26个城市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禀赋优良、综合经济实力强、城镇体系完备城市规模等级数量城市名称超大城市(>1000万)1上海特大城市(500-1000万)1南京大城市I型大城市(300-500万)3杭州、合肥、苏州II型大城市(100-300万)10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中等城市(50-100万)9镇江、湖州、嘉兴、马鞍山、安庆、金华、舟山、义乌、慈溪小城市I型小城市(20-50万)34铜陵、滁州、池州、宣城、余姚、常熟、昆山、东阳、张家港、江阴、丹阳、诸暨、奉化、巢湖、如皋、东台、临海、海门、嵊州、温岭、临安、泰兴、兰溪、桐乡、太仓、靖江、永康、高邮、海宁、启东、仪征、兴化、溧阳II型小城市(<20万)8天长、宁国、桐城、平湖、扬中、句容、明光、建德县57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规模等级长三角城市群范围突出矛盾上海全球城市功能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为纽约的10%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城市包容性不足,外来人口市民化滞后•城市群内有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城市建设无序蔓延,空间效率不高•2013建设用地36153平方公里,国土开发强度17.1%,高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15%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质量趋于恶化•江浙沪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250天长三角城市群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值城市群长三角美国东北部北美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部英国中南部面积(万km2)21.213.824.53.514.54.5人口(万人)1503365005000700046003650GDP(亿美元)206524032033600338202100020186人均GDP(美元)137206203067200483154565255305地均GDP(美元)97329201370966214484485解读:长三角范围界定长三角经济协调会范围演进1997年第1次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加入新设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1992年:长江三角洲14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成立(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2003年第4次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加入台州市共16个城市《关于接纳台州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决定》第10次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加入合肥市、马鞍山市、盐城市、金华市、淮安市、衢州市,共22个城市第13次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加入芜湖、淮南、徐州、连云港、宿迁、滁州、丽水、温州,共30个城市2010年安徽首次有2个城市纳入长三角2014年安徽再次有3个城市纳入长三角1997:15市2010:衢州、金华2010:淮安、盐城2010:合肥马鞍山2003:台州2014:温州、丽水2014:徐州、连云港、宿迁2014:芜湖2014:淮南、滁州相关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界定•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2007年,住建部):三省一市行政范围鉴于安徽省同沪苏浙自古以来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鉴于东部沿海地区担负着拉动和促进中西部崛起的历史使命,规划范围为三省一市行政范围,总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发改委,国务院审批):两省一市行政范围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15+1:长三角核心区•两省一市总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16个城市为核心区•2014《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长三角城镇群范围演变•地理格局到经济格局•围绕核心地区的逐步拓展空间范围演变2013年:江浙沪+安徽5市(合肥、马鞍山、芜湖、淮南、滁州),共30城市,即大长三角(蓝线)2003年:突破地理概念,提出长三角城镇群1+15市(黄线),即小长三角2014年:三省一市,共41城市,即泛长三角(黑线)1982年:提出上海经济区10市(红线)小长三角泛长三角大长三角四原则识别城市群范围“印马新”成长三角划分四要素1.经济互补2.地理相连3.基础设施建设良好4.政策调和长三角识别原则a)关联网络b)功能互补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d)地理临近(2)目标定位: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开放水平,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合•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共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镇和乡村梳理既有目标定位2007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2006: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财领导小组《优化开发区域城市群布局与形态》深入学习党中央相关会议及重大战略精神“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职能:引领国家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与现代服务中心内涵:绿色人文、幸福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解读:长三角目标定位(3)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的基底作用•将规划区范围划分为饱和区、潜力区、限制区三种类型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适度控制其他饱和区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加快向潜力区集聚长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促进五个都市群同城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宁、镇、扬•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合肥都市圈:合、芜、马•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宁波、舟山、台州促进四条发展带聚合发展•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促进形成网路化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解读:长三角空间分区生态本底:•丘陵:山地:平原=1:2:7•水体占土地总面积10%河流: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富春江等水面:太湖、巢湖、洪泽湖、高邮湖、石臼湖等•生态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高程水体坡度生态资源67.7%10.8%21.5%平原丘陵山地空间分区——在生态本底基础上,结合人口经济发展划定中规院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镇
本文标题:长三角城市群20160707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安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