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房山长操村标题:1:建设新兴社会主义美丽乡村2:建设社会主义旅游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题纲: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一.项目情况·项目名称:·所属行业:旅游、农业开发·项目所在地区: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房山长操村·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扩建·投资规模:XXXXXX万元人民币·建设期限:XXX年(2008年—20XXX年)二.建设单位(一)北京房山区佛子庄乡房山长操村委会(二)北京荣驿假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三)合作关系三.可研报告基本内容(一)编制人员(二)编制依据(三)报告主要内容(四)结论/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一.产业结构必然结果关小煤矿村民无生计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矿山生态修复北京采矿历史久远,现有各种矿山300多处,多数分布在山区。依据矿业政策,多数矿山即将关闭。由于山区常年采矿,多数矿山环境严重破坏,采矿废石随意堆放,不仅破坏水土资源、毁坏植被、影响环境,而且经常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此治理废弃矿山迹地,修山补山的工作越来越紧迫;禁煤垦复、废矿修复、煤矸石、煤灰消纳及防治声、气等污染工程的工作越来越紧迫。矿区的生态修复既要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和配置模式进行植被修复,又要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蓄水保土,通过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逐步消除废弃矿区对生态系统、对景观和周围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尽快形成有利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替代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附图2北京山区生态建设规划图按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加快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加大北部山区资源型产业调整力度,加快矿区、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步伐的具体要求,我乡五届一次人代会和五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紧紧围绕环境整治实现产业转型。确定我乡环境整治的总体思路是:以治脏、治乱、治差为突破口,以“拆、清、建、刷、绿”为手段,突出“一河、两路、三点、四沟”的整治内容。总治理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引自房山信息网,2007-03-15《下决心整治环境打造秀美山川》文。)本村位于石灰岩处地,仅有果树特产就是祖产大磨盘柿。借助史家营煤乡,农民靠运输谋生,全村有大小运输车辆近200余台。因此这次的治理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在《佛子庄乡“四个加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文中提到,加强服务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引导职能,切实为广大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态旅游、特色种养等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强大的作用。京郊旅游已经日渐成为国内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有各级政府的鼎立支持,有强大的顾问咨询辅助。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如今,我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各方应通力合作,抓住机遇,以发展经济为辅,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三.提高居素质,改造生态环境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是天下最大的道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委员反复提出要“保障农民利益”。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专门安排部署“三农”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惠农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以农为重、国以农为先的思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顺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创新的产业模式,使新的产业链发挥功效,带动区域经济新发展。第三章资源状况与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长操村地处房山西北部深山区,属太行山余脉,大石河河谷北侧,大部分区域为山前暖区。108国道从村中穿过,距北京城区68公里。五代时成村,当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屯兵大安山,长操是其练兵场之一,村名也由此得来。经多方考察,论证,我们最终确定选址于此。二.资源优势自然:该村平均海拔在230米以上,面积约为14.8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度,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人文:长操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十年以来,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交通便利、通讯畅通、山青水绿、环境幽雅,对外形象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三.区位优势本地抵触丘岗地区,是房山高山至平原过渡阶段,地形多变,富有灵性,乡村旅游产品形态非常多样。以高山、山地聚落为主体,建设以户外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度假型高山生态乡村旅游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户外拓展训练,参观民居建筑、庭院景观、生态绿化节点、景观走廊等。四.潜在优势房山区正在进行全方面的旅游资源开发,本地紧邻108国道及108国道副线,交通优势明显,为旅游的发展带来大好的契机。同时位处房山区;旅游北线线路开发的中间地段,上有百花山,白草畔森林公园,圣莲山,十渡景区,下有银狐洞,石花洞景区。同时,地势广阔,地貌特征明显,便于开发。我们在发展自身项目的同时,可以发展为旅游中转站,衔接旅游景区的过渡的同时,进而成为整个旅游链的环节之一。由于本地处于旅游业欠发展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但为避免出现早期开发问题提供了从容发展空间。2005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逐步关闭小煤矿和非煤矿山,环境整治等政策为我们发展旅游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也在逐步打造精品、极品乡村旅游,突出本土特色上下工夫。因而我们可以根据政府实施的政策,结合这一线路打造我们特有的品牌。五.可行性分析:本地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但却一直没有进行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整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区域旅游合作重视不够。本地资源禀赋好,但一直没有引入力量进行开发。大好的资源被浪费。2、合作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如何实施合作,这些实质性的问题,研究探索的不够。没有专业的规划团队进行规划,使得如何操作,没能细化,没有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样导致难以开展任何的合作。3、合作主体缺位。旅游企业是合作的主体,但在开展合作活动中,旅游企业参与少,或基本没参与,这样使合作难以深化。4、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以前本地的经济支柱是运输行业等产业,从而旅游业没有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规划和开发方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此次的开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专业的规划团队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第四章客源市场分析一.旅游总体发展趋势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历史机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北京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平原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山前平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北京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发展任务(一)旅游市场开发与管理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北京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区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实施《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现城-郊旅游市场互动,重点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京郊居民旅游市场。面向京郊市场,加强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建设。(二)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三)旅游产业体系配套建设乡村旅游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编制民俗村旅游建设规划,配套完善民俗村基础设施,改善民俗村卫生与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乡村旅游组织管理信息平台及管理系统,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协会的建立和运转。四、空间布局1.构建“一区两圈”大北京旅游发展格局郊区旅游圈包括六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郊区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名胜观光、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依托现有的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四是在全力保护世界遗产以及国家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3)环首都旅游圈包括环北京周边地区的河北、天津和山西等省市,是北京旅游发展的主要扩展区域。发展重点:以北京为核心,以京张、京承、京沈、京石、京开高速公路和京原国道为旅游交通走廊,通过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互育,形成北部自然生态旅游、东南部海滨休闲度假、西南部历史文化观光、西部自然与文化观光四大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板块和多条特色旅游线路。2.各区县合理分工,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十一五”期间,各个区县除大力完善提升现有旅游区(点)、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外,还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和培育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房山区: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提升观光旅游产品档次的同时,推动地质科普旅游、根祖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和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拓展旅游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遵照《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景区环境质量标准,由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继续开展对北京市旅游区(点)环境质量的测评工作;评估预测旅游景区的容量,提出旅游客流和旅游产品调整建议,解决由于游客数量激增、旅游景点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的旅游环境和资源破坏问题。切实增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建设投入,建立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配套完善旅游区(点)资源及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措施,注重生态建设。加强对生态涵养发展区、重要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的综合管理,强化旅游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对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不批、不建、不推。通过政府行为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旅游方式和行为。附表1“十一五”期间各区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区县旅游产品发展重点房山根祖文化、科普修学、休闲度假门头沟宗教文化、康体休闲、红色旅游附表2“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35个旅游景区序号景区名称工作重点24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重点开发圣莲山、白草畔、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中英水民俗村等项目。25十渡风景旅游区建设张坊生命科学城,改善旅游整体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26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开发极乐峰景区、北宫森林公园、世界游乐园、中华农耕文化园等项目,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形成现代化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28百花山-灵山生态旅游区推进百花山生态营地项目进展,建设万亩玫瑰园、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灵水村景区,整体开发雁翅镇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29潭柘寺-戒台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全面修复文物古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二.北京是巨大旅游消费市场数据来源:北京城区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监测研究,2005年三次调查总计接触样本6035个.在三次调查中,平均有8.5%的北京城区居民离开北京到环渤海省市旅游.累积出游次数为4.65次,累积出游率为39.5%。既从2005年2月至9月,大约每一个北京城区居民中,有0.4人次离开北京,到环渤海地区旅游旅行过。由于本调查尚缺10-1月共4个月数据,只能根据历史数据推算北京居民全年的出游率。同时考虑环渤海地区北方气候因素,10月是全年旅游的旺季,11月
本文标题:长操可行性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