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一《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培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暑假刚刚过去了,同学们都到哪里去玩了?玩的高兴吗?你们知道老师去哪里吗?老师去了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还拍了不少照片.同学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那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好不好?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所以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智力测验,有没有信心!(演示电脑课件)选C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厉害!C是黄河风光,C代表是第几幅图?A----1那A是西藏风光,A代表是第几幅图.B----2按照这个思路那么B代表是第几幅图.C----3D代表是第几幅图D----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测试题.我们通常会和这道题一样,用ABCD来表示不同的答案,哦,看来呀,字母还真有不少的用处。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同学们,第一关顺利通过,那咱们马上去旅游?可是黄河那么多景点我们先到哪里去?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充分,那么旅游之前应先做些什么?同学们的方法太多了,老师就知道一本好书---《黄河掠影》,同学们想不想看?(演示电脑课件)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知道:一本书需要多少元钱?那么两本书呢?三本书呢?如果六个小组一组一本,那需要多少钱?(视频展示台展示)大家同意吗?哦,有的同学认为六本不够,谁来说?那需要多少钱呢?太好了,同学们真聪明,可是记住这么多式子太麻烦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式子,这一排数10代表的是?这一排1、2、3、6、50、代表的是————,他们的结果10、20、30、60、500代表的是————?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你能根据本数和钱数的关系,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卖任何本书所用的钱数吗?三、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看一看那个小组最聪明能最先游览黄河!那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想法第一个说个同学们听听,好,你先来!(视频展示台展示)能解释一下你们的想法吗?那么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那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大胆点,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小组最踊跃,你来。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真好,老师也觉得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们的做法说给同学们听?想得太棒了。看来字母还可以用来表示数,作用可真大呀!用一个简单得式子就可以代替这么多复杂的算式,实在太方便了。看完了书现在我们可以去游览黄河啦!快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黄河的美丽景色吧!(演示电脑课件)看完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观,同学们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是啊,我们的母亲河真是令我们自豪。同学们知道吗?屏幕上的这幅图----黄河三角洲,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最骄傲的一个景观。(图演示形成)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通过母亲河的这些信息,你最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2年增加陆地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生:100年………………?哪位同学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成“·”或者可以省略不写,这是简便写法。但要读出来。那么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四、自主练习,综合运用: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视频展示台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⑥α×8⑦b×b⑧α×12、课本第4页3、4、5、3、(1)出示趣味儿歌“数青蛙”,调节气氛,激发兴趣,形成小高潮,小明在唱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你能用含有字母的一句话来唱完这首儿歌吗?互相说说看。五、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乘法分配率》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乘法分配率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所以对于乘法分配率,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此课本安排一道学生已学过的应用题,且配有实物图,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产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猜想、讨论、验证,总结乘法分配率。教学实录:一、观察猜想,切入探究点1、抛出四组题目:(1)(6+4)×56×5+4×5(2)(8+12)×48×4+12×4(3)8×(7+3)8×7+8×3(4)7×(15+20)7×15+7×202、观察猜想:师: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沉思片刻后,有十来个同学举起了手。]生1:我发现左边一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生2:不对,应该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因为8×(7+3)与7×(15+20)……。生3:右边的算式是两个积相加。生4:我认为是两个加数分别与括号外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师:(点头赞许)相乘,分别用得好!还有别的想法吗?生5:我猜想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结果会相等。其他同学也随着说:“嗯,相等的,相等的。”3、初步验证:师:真相等?猜想要验证,用什么方法呢?生齐:计算一下就行了。师:好,自己找到了验证方法,选择其中两题同桌分工合作进行验证。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正确。师:同学们,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猜想,之后才被验证,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二、自主编题,合作探究,验证猜想1、模仿编题:师:数学王国的确存在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那么,你也来创造几组题目,并进行验证,说给同桌同学听。学生汇报,师板书:生1:(25+18)×2=25×2+18×2生2:(15+28)×6=15×6+28×6生3:46×(25+25)=46×25+46×25/Pp生4:76×32+76×68=76×(32+68)……2、质疑:师:刚才同学们编了很多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还想知道什么呢?生1:为什么会相等?生2:如果两数之和变为两个之差呢?生3:这是不是又是什么运算定律?我点头表示默许。3、实例说明师:为什么会相等呢?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呢?四人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研究有成果。生1:上星期天我买了两支同样的自动铅笔和两包笔芯,每支自动铅笔3元,笔芯每包1元,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证明:(3+1)×2=3×2+1×2,(3+1)表示一支自动铅笔和一包笔芯的价格,乘2后表示一共要付多少元;等号右边表示两支自动笔的价钱加两包笔芯的价格,研究结果确实相等。师:大家用掌声表示祝贺。那么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呢?生2:张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6分钟,王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7分钟,张、王两师傅各加工10个零件,共需几分钟?生3:学校订秋季校服,每件上衣32元,每条裤子28元,订1000套校服需几元?生4:小张摆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块?师:每一组都有发现,都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说明确实存在着规律。三、明理内化,开拓思维1、明理:师:以上这些题目是两种算法,但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生:等号。师:这不,我们又发明了一个乘法运算定律,称为乘法分配律。2、内化: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呢?生1:(7+8)×3=7×3+8×3。生2:用数字举例说不完,我用字母表示:(a+b)×c=a×c+b×c生3:我想用符号来表示:(△+○)×□=△×□+○×□生4:我用汉字表示:(爱+数)×学=爱×学+数×学……/Pp师:那么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述的话,该怎样说呢?生1:两个数和乘一个数,就可以把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生2:乘的地方,用相乘,再添上分别两字。师:那请你说一说。生2: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不约而同地用掌声向他祝贺。3、回顾:师出示准备练习的题目。师:现在弄明白为什么每一组的算式会相等?根据是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层练习:第一层次是巩固练习: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式子。1、(25+7)×4=2、8×(125+9)=3、46×18+54×18=4、36×5+36×5=逐一进行反馈,第4题,学生引起了争论:生1:36×5+36×5=(36+36)×5生2:应该等于36×(5+5)生3:两人都对。师:请大家举手表决。生都同意两种结果。师:既然大家都说对,如果以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你会更欣赏哪一种结果呢?为什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2种36×(5+5),因为这样使计算简便。第二层次练习题: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不能连的说明原因,怎样改动能连。)1、24×49+24×5124×(49+51)2、(25+6)×425×6+4×63、35×(18+26)35×18+35×264、(24+35)×524×5+35学生均在积极的状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略)第三层次综合练习:请选择适合你的星级题。(略)[我分三个层次,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解答。分层练习,在面向全体同时,照顾到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同学均有成就感,都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五、总结回顾,梳理知识(略)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学生表述方式多种多样,且一个比一个精彩。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极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三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折角、分类,使学生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得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做游戏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角,并掌握角的分类。教学难点用分类的方法,掌握各种角的意义。教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电脑课件圆形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有许多挖掘机的工地。引导学生发现铲斗臂形成的角,动手折角。关于角的知识你都有哪些了解?你们对角的知识了解的这么多,能不能用手里的圆折一个角?听清要求:①请你尽量和周围的同学折的不一样。②谁折好了就放在前面的展示栏里。③往前放时,看到有和你一样的角,就不能往前放了。(二)探究新知刚才我看同学们折的角都不错,展示栏里也有不少角,这么多角贴在这儿,有什么感觉吗?那我们怎么贴,更合理,看的更清楚?谁愿意到前边来给这些角分类?你为什么这么分?我们还可以到书上去找一找答案。这么多类角,我们还是一类一类的研究吧?你们说我们先来研究哪中角?谁愿意到为大家介绍一种角?你有问题问大家吗?大家有问题要问吗?直角、锐角、钝角应解决的问题:①哪一类是直角?用活动角演示一个直角。②哪一类是锐角?用活动角演示一个锐角。③哪一类
本文标题: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7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