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沉积岩的特征:1。矿物成分上,高温矿物较少。2。化学成分相近。3。结构上,层理构造是其特征构造,粒屑、生物、碎屑结构是其特有结构。第二章:沉积岩的的形成与演化1.层流:是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杂。2.紊流:是一种充满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极不规则运动,其流速大小和流速方向随时间改变,彼此互相掺杂。3.雷诺数: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Re=惯性力/粘滞力=vdρ/u4.弗洛德数:用来表示流体流动强度的,是表示惯性力和重力之比的一个数值Fr=惯性力/重力=v2/lg5.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6.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7.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8.正常沉积作用:在正常情况和条件下发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叫正常沉积作用。9.事件沉积作用:事件性的、阵发性的、灾变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叫事件沉积作用。10.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叫成岩作用。11.沉积后作用:沉积作用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和变质作用以前的所有变化和作用叫沉积后作用。.12..母岩的风化作用:⑴破碎阶段⑵饱和硅铝阶段⑶酸性硅铝阶段⑷铝铁土阶段13.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作用中经历的变化①成分上,随着搬运时间和距离的增长,不稳定成分越来越少,稳定成分相应增多,变得简单。同时粒度也变小。②碎屑的圆度也逐渐变好。③碎屑的球度也有所增高。14.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之间的关系⑴两者并存。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⑵这两种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分异作用进行得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及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容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15.正常沉积作用与事件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两者可发生于同一沉积环境,二者交替进行,当事件作用来临时,正常沉积停止,事件过后又恢复为正常沉积。正常沉积速率缓慢,持续时间长,沉积成熟度较高,可与相序递变原理和沉积分异原理想吻合。事件沉积可频繁发生,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其沉积厚度和速率远远高于正常沉积,沉积成熟度低,难于用沉积分异作用原理解释。16.沉积岩的分类⑴主要有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又分为碎屑岩和化学岩)⑵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⑶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17.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阶段;(2)搬运沉积作用阶段;(3)成岩后生作用阶段;18.分析尤尔斯特龙图解。(1)开始搬运流速大于继续搬运流速。(2)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和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值非常大,但亦很接近,故砾石不易被搬运,易沉积。(3)2~0.05mm的颗粒的起始搬运流速最小,易于搬运,其与继续搬运曲线相差不大,故亦沉积。(4)小于0.05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故粉砂和粘土一经流水搬运就很难沉积。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1.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按颜色等表现出来。2.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3.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形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在同一环境的相同水动力条件下,由不同时间形成的细层组成。4.波痕:它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5.槽痕:是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6.晶体印痕:盐类物质在松软沉积物表面结晶形成的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留下了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叫晶体印痕。7.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还处于富含孔隙水的状况下发生的形变,叫同生变形构造。8.叠瓦状构造:主要是指扁平砾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均向同一方向排列的现象。9.鸟眼构造:是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或单个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孔隙被亮晶方解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而形成的一种沉积构造。10.示底构造:岩石中能够指示沉积岩层原始顶底方向的各种沉积构造。11.层理的分类主要层理类型:⑴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⑵波状层理⑶交错层理⑷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⑸递变层理⑹韵律层理⑺块状层理12.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相同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层面。差异点: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泥质岩和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它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13.更种层理的特点以及分类交错层理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单层呈板状。(河流沉积中最典型)楔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呈楔状。(海湖浅水地带和三角洲地区)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型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波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上下界面可以互相平行,也可以斜交。羽状交错层理: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彼此呈羽毛状或人字状。它是在具有反向水流的情况下形成的。(入湖、海三角洲常见,潮汐环境中具有代表性)脉状层理:水动力条件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泥质物呈脉状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透镜状层理:水动力条件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常表现为“泥包砂”。递变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显示,分三种。①正粒序:从层的底部至顶部,粒度由粗变细②逆粒序:底部—顶部,细---粗③双向粒序:正、逆粒序呈渐变性衔接。韵律层理:由层与层间平行的等厚或者不等厚的2种以上的互层组成。14.研究层理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产状。(2)交错层理是最有价值的指向构造,可以确定古水流系统。(3)根据层理类型,可以推断沉积环境。15.不同成因波痕的区别。A.流水波痕:波峰、波谷较圆滑,呈不对称状。谷部颗粒较粗,脊部颗粒较细,波痕指数大于5B浪成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大都对称。波痕指数4-13C风成波痕:峰谷均圆,谷部颗粒较细,脊部颗粒较粗。波痕指数很大,不对称度大。波痕指数10—70(规模大)16.常见沉积构造的基本特征。能够指示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槽模、板状交错层理、沟模、17.沉积岩的颜色以及成因构造沉积岩的颜色分为三类:⑴继承色⑵自生色⑶次生色A继承色:取决于碎屑颗粒的颜色B自生色:取决于自生矿物的颜色C次生色:取决于次生矿物造成的颜色各种颜色代表的环境:A灰色和黑色:还原B红、棕、黄色:氧化C绿色:弱氧化---弱还原18沉积岩构造分类按照形态: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按照行程阶段:沉积的、成岩的、后生的按照成因:机械(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结核分为:A同生结核B成岩结核C次生结核遗迹化石是恢复环境条件的理想标志19.叠层石①由2种基本层交互出现构成:富藻纹层(暗层)和富碳酸盐纹层(亮)②基本形态有2种层状:水动力条件弱,潮间带上部柱状:水动力条件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20.遗迹化石5个主要组合:A停息痕迹B爬行痕迹C觅食痕迹D摄食构造E穴居构造第四章:陆源碎屑岩一基本概念1杂基: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5Ф)。2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3砾岩,角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颗粒超过30%的碎屑岩称为砾岩或角砾岩。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4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为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书本上没有此概念)5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在河流及山前沉积中常见,为近源堆积物。(书本上没有此概念)6砂岩:砂级碎屑(2~0.1mm)含量50%的碎屑岩。7石英砂岩:石英碎屑90%,含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8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75%,F25%,R25%。9岩屑砂岩:含有丰富的岩屑,R25%,F25%,Q75%10杂砂岩:粘土基质15%(50%)的、分选不好的、泥砂混杂的砂岩。11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12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1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14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15成熟度指数: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SiO2/Al2O3,Q/F,Q/(F+R),ZTR。Q=石英,F=长石,R=岩屑,Z=锆石,T=电气石,R=金红石16粘土岩——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17泥岩:无纹层的或无页理构造的粘土岩18页岩:有纹层或页理构造的粘土岩19压实作用: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空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20压溶作用: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空隙流体压力时发生的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21胶结作用:从空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22交代作用: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23重结晶作用: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二基本原理1.碎屑岩的基本结构组分及其含义: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填隙物(杂基,胶结物),空隙。2.粒级的划分方案:(1)自然粒级标准和十进制标准(2)Ф值粒度标准3.粒度分类及命名[1]三级命名法:(1)≥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2)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3)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4)含量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名称中。[2]复合命名: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没有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25%,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别,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4.Ф的定义及换算:Ф=-log2d5.碎屑岩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或正杂基)。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镶嵌胶结—在成岩期的压固作用下,特别是当压溶作用明显时,砂质沉积物中的碎屑颗粒会更紧密地接触,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6.碎屑结构的支撑类型可划分为两类: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7.底砾岩和层间砾岩的特点及其成因意义1)底砾岩
本文标题: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7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