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学设计32-6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2页单元备课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解读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一系列“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3、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4、重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体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重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重视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重点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课时安排来到花果山2课时小猴子下山1课时野餐1课时野餐结束1课时游水帘洞2课时探索规律1课时小猴跳水2课时小猴学钓鱼1课时回顾整理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课题来到花果山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两数相加的算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2、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两数相加的算法教学准备圆卡片(或小棒)、挂图、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导课《西游记》大家看过吗?剧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老家在哪儿?今天我们就走进花果山,去参观孙悟空的老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图。(1)现在同学们来到花果山,观察一下,花果山上都有什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一说。(有小鸟、大树、小朋友…)(2)图中的小朋友们说了些什么?(引出有多少只猴子的问题)师:一共有多少只猴子?生:有5只猴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生2:地上有2只小猴子,树上有3只小猴子,一共有5只小猴子。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教学过程复备师:这个办法真好。关于这个问题,你能给解答一下吗?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你的方法。(或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讨论时板书:3+2=5加号读作:3加2等于53、你能像刚才那样,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吗?如:一共有几只小鸟;几朵花……(生回答,师板书算式)4、刚才同学们看图提了许多问题,其他同学解答得非常好,现在你能看着我们教室里的物体也提几个这样的问题吗?(如:有几个窗户;有几盏灯;有几幅宣传画……)三、达标练习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五、作业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块儿做数字游戏。板书设计来到花果山3+2=5┊加号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5页课题来到花果山课型练习教学内容教材33页1—5题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和两个数相加的算法,能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法。2、通过讲数学小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法。教学准备写有算式的卡片、信封(内装写好要求的纸条)教学过程复备一、谈话导课来到花果山以后,同学们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反应快。二、练习过程1、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教师出示有算式的卡片,学生抢答,教师及时表扬。2、看看谁最聪明。为每组准备一个信封,内装几个小纸条,“6加几的算式”“得数是10的算式”……小组内每人抽取一个纸条,逐次按纸条的要求说算式,其他同学作裁判或作补充。全班交流存在的问题。3、练习第1题。学生看课本说明题意,算出得数。4、练习第2题。一共有几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小蜜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6页教学过程复备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5、练习第3题。第3题是口算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6、练习第4题。第4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三、达标练习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4=2+1=3+1=1+3=2+2=4+2=板书设计走进花果山(练习)1+2○52+3○65+1○44+2○6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7页课题小猴子下山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巩固减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零的减法。3、启发学生提供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习有关零的减法教学难点学习有关零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二、新授1、观察情境图,然后小组讨论。提出有关问题。(1)小猴摘了几个桃子?(3个)篮子里还有几个?3-3=0(个)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式,并借助学具算出得数。教师指出:相同两个数相减得0。(2)岸上有几只青蛙?(2只)现在还有几只?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教学过程复备2-2=0强化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的问题。(3)花上还有几只蝴蝶?4-2=22、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着重指出:有关0的减法的一些情况。三、巩固练习1、一图二式图,练习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并且边摆边说。5-2=34-3=12、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解答。3、让学生借助学具来自由练习。4、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索的时间,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符合事实,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四、达标练习五、作业第36页6题。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3-3=0(个)2-2=0(只)4-2=2(只)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课题野餐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正确计算0的加法;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在经历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思考过程。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0的加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0的加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今天中午,小朋友们要在花果山进行野餐,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野餐二、观察情境图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事情。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中的信息,并能正确的描述,如“左边的树上有5只小猴”等.三、新授1、师: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2、小组合作思考讨论:你能直接算出需要多少根吗?3、引导学生把求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页教学过程复备4、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得出两个算式:2+4=64+2=6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初步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6、师:你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一共有几只小猴?生2: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7、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尝试列式计算8、学生交流算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9、重点理解6+0的算法。0与任何数相加得任何数。四、达标练习五、布置作业第40页5、7板书设计野餐4+2=62+4=65+2=72+5=76+0=60+6=6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课题野餐结束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6、7的减法。2、通过摆一摆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3-1=4-3=5-4=6-2=7-5=二、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减法,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认真观察情景图。1、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再说说图中有什么,并且说说树上的猴子、桃子以及野餐中小朋友的变化过程。2、小组讨论:提出有关问题。3、指名说一说,大家评议。(二)你说我讲1、师问:原来有几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还剩几个桃子?学生独立解答:6-2=4(个)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教学过程复备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3、观察小朋友思考,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图1中的小朋友与图2中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三)应用拓展。解决其他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树上还有几只小猴子?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大家学会了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达标练习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野餐结束6-2=47-5=2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3页课题游水帘洞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复备一、引入课题同学们来到花果山上的水帘洞,都看到了什么?各有哪些动物和人物?数量是多少?你能根据这些提出数学问题吗?二、新授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板书问题。2、你能利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利用已学的经验想一想,算一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一共有几只猴子?5+3等于多少呢?用哪个小棒摆一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4页教学过程复备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3+5=83+5和5+3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同桌相互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3、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再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解答。还剩几只猴子?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按照减法的意义来说。对于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三、达标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2、自主练习第二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游水帘洞一共有几只猴子?还剩几只猴子?3+5=8(只)8-5=3(只)5+3=8(只)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5页课题游水帘洞课型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47、48页备课山口镇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整理孟庆存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2、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等量交换的意识。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等量交换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复备一、10以内数的加减法1、看谁做的又对又快(46页第2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次比赛,在46页第3题后直接写得数,要在2分钟内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小组为单位订正,也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对的同学多。1+23-22+35-32+24+25-46-35-2二、情境问题47页第5题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原来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又跑来了几只?现在有几只小鸡?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页教学过程复备第二幅图:原来有5只鸭子,跑走了2只,还有几只鸭子?5-2=3第47页3、4题先画线,再填得数3-24-35-16-32-14-25-34-1教师教会学生方法后,学生独立进行练习48页8题☆☆☆☆☆□+□=□□+□=□★★★★★★★□+□=□□+□=□三、达标练习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游水帘洞(练习)2-1=16-5=19-3=69-7=23-2=15-3=210-6
本文标题: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学设计32-6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7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