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96-106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6页单元备课课题回顾与整理——总复习教学总目标1、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器,万以上数的认识,平行与相交,条形统计图。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教材解读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本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把本册教材六个单元的内容合并为三大板块(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按知识体系分别进行回顾。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第二部分是对应的综合练习,设计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全面掌握知识。重点难点1、万以上数的认识2、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平行与相交课时安排万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计算器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课时平行与相交1课时条形统计图1课时共5课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7页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课型复习教学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备课下港教学时间共5课时第1课时整理王富国教学目标1、复习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2、复习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复习,回顾整理1、在大数知多少中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重要的知识?读、写一个大数的方法是什么?2、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应注意什么?3、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4、万以上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什么?二、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让学生试着做数位顺序表。师:观察数位顺序表,你有什么发现?生:个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万,亿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亿。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完成综合练习第1题)三、复习万以上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如:7890000读作:七百八十九万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8页教学过程复备生:都只读一个零。四、复习万以上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8000)4、你能用4个0、4个1组成符合条件的八位数吗?综合练习第3题:(1)所有的“0”都不读;(2)只读出一个“零”;(3)读出两个“零”。(学生按要求写数)五、比较大小师:在比较大小的时,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生:第一步分级。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六、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0000=470万1270000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2、求近似数如:12924800≈1292万272000000≈3亿3507200000≈35亿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七、巩固练习106页综合练习1、2、3题。八、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识数位读写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9页课题计算器课型复习教学内容计算器备课下港教学时间共5课时第2课时整理王富国教学目标1、复习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2、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教学重点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复习,回顾整理1、明确教学任务:今天我们上一节计算器复习课。2、让学生说说计算器的作用并说说计算器上各个键的用处。3、用计算器计算327489+678999=987868-5678756=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二、范例讲解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再找一找积有什么规律。142857×1=142857×2=142857×3=142857×4=142857×5=142857×6=2、小组汇报这6道算式的答案都是由1、4、2、8、5、7这6个数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六位数。三、巩固练习1、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0.66千克的水。(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页教学过程复备水?(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3)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4)如果这些水用来大家喝,你知道能解决学校几个班多少时间的饮水量吗?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41×6=246441×6=26464441×6=2664644441×6=266646(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3)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444441×6=26666464444441×6=2666664644444441×6=266666646(4)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5)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6)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小组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使进一步明确计算器要用于复杂的计算,才能显得方便的道理,计算器要用于大数目计算、探索规律、检查计算结果。板书设计计算器41×6=246441×6=26464441×6=2664644441×6=266646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444441×6=26666464444441×6=2666664644444441×6=266666646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1页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型复习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备课下港教学时间共5课时第3课时整理王富国教学目标1、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能进行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熟练地估算、笔算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3、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复备活动一:(一)复习整理1、对“乘法”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16×6=19×50=150×6=90×5=17×4=13×30=300×20=850×0=2、复习估算,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15×39=585150×39=15×390=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245×27=530×48=509×50=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2页教学过程复备5、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活动二(一)对“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师: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640÷4=780÷3=600÷30=450÷50=2、复习估算,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3、复习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商。792÷24=33396÷12=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948÷38=2496÷47=4325÷48=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复习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活动三: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3页课题平行与相交课型复习教学内容平行与相交备课下港教学时间共5课时第4课时整理王富国教学目标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3、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与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过程复备一、回顾整理谈话:今天我们来复习平行与相交1、说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说什么叫垂直,什么叫平行。二、范例讲解(一)复习平行线1、说一说平行线有什么特征?把平行线无限延长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强调“同一平面”“不相交”直线这几个关键词语,并作出板书。2、你能在我们的教室中找出平行线吗?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评价,注意订正学生不准确的表达。3、画一画让学生拿出三角尺和直尺,跟着老师一起画平行线。步骤: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二)复习垂线1、师:你是怎样理解相互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并指一指垂足。你在生活里见过相互垂直的线吗?让学生举例。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学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教学过程复备3、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板书一条直线,并定直线上一点为A点。.A4、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A谈话:从A点再向已知直线画几条不垂
本文标题: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96-1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7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