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矛盾分析及解决途径组长:王沛伟资料收集:赵鹏张明PPT制作:钟超王沛伟演讲:韩坤一、不同的文化矛盾二、解决途径什么是“国家的现代化”一、是物质层面的,即实现经济现代化;二、是制度体制层面的,即健全民主法治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文化层面的,即既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不同的文化矛盾尽管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很难界定,但无论如何,它是中国现代化中最具核心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复杂运动过程。例如:文化全球化的同质化与民族文化异质性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文化发展的时空诉求与文化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等等,都属不同层面的文化矛盾。要化解这些基本矛盾,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切脉中国文化现代性,主动参与世界竞争;继承传统文化的先进元素,创新现代文化;提高文化生产力,扩大文化消费内需;使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荣共生;让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互通互融;增强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运用科学的文化政策引导文化发展,通过健全的文化法律法规来规范文化市场,净化文化环境。(一)文化全球化的同质化趋势与民族文化异质性特征之间的矛盾。(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文化的创新之间的矛盾。(三)文化生产的有限性与文化消费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四)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事业的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五)科技文化的主旋律地位与人文文化的协奏曲角色之间的矛盾(六)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歌猛进与农村文化建设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七)文化发展的时空诉求与文化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是在开放中改革,在建设中创新,不断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的诸种矛盾而向前发展的。(一)文化全球化的同质化趋势与民族文化异质性特征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竭力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到处干涉他国内政,通过先进的互联网和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以共享、重构的认同为核心,追寻新的连接状态”。这种新的连接状态的重要结果就是时空浓缩,在最短的时间和最狭小的空间范围内,按照自己的形象来重塑世界。披着“解放世界”的外衣,使自己的主流文化模式成为他国追寻的文化范式。“某种形式的同质化出现了那些位于全球化进程中心的国家作为领导力量,通常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塑造为中心的、占支配地位的、肩负使命、能够把所有其他文化列为边缘的和次等的。(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文化的创新之间的矛盾。中国是世界上原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传统文化,有其形成的独特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其内容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而如今面对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侵蚀和挑战。是与传统决裂,吸纳西学,还是固守传统,与西学相抗衡。由此,形成了文化保守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自由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等文化派别。这些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化价值取向,至今对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仍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现代化是现代文化观念、文化内容诸方面的全面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会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发生冲突和矛盾。是部分传承,还是在传承中发展?是整体传承,还是在传承中创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就是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之间的矛盾。(三)文化生产的有限性与文化消费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其一,公共文化服务条件的有限性。公益性文化服务软硬件设施满足不了人们对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根本需求。其二,文化消费品种的单一性。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的生产,齐一化的文化商品激发不了人们的审美想象和消费热情。其三,感官享受型文化产品比比皆是,精神愉悦型文化种类相对短缺。文化生产的有限性和文化消费多样性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文化生活现代化水平。(四)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事业的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生产力,其目的是发展文化经济,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如科技企业、出版业、传媒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演艺娱乐业、体育业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6412亿元,比2006年增长25.2%,占GDP的比重为2.6%[8]。这种诱人的经济效益使人们对文化产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而忽视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甚至使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假冒伪劣、黄赌毒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文化事业无论是在机构属性、工作程序、管理方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不同于文化产业,它的最终目的是借助于先进的传播手段,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不能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手段来规划管理文化事业,不能盲目追求文化的经济价值而损害文化的社会价值。(五)科技文化的主旋律地位与人文文化的协奏曲角色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往往在技术的副作用产生之后来反思其危害,造成制度滞后、政策滞后和立法滞后。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就较低且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正如罗梭在其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中所说,科学和艺术(艺术包含了技术)的进步,使人损失时间,奢侈懒惰,趣味腐化。在当今社会里,“智能计算机作为控制手段的高级手段,助长了人的控制欲的无限膨胀,在创造更强大的工具时,反过来导致人自身更多自由的丧失。就像主人将为自己服务的仆人培养得更能干、更能独立工作,使自己可以更超脱之后,仆人就可能反过来在一些事情上自作主张、脱离主人的控制,甚至进而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主人头上一样20世纪20年代中国发生了“科玄之战”,自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可谓剑拔弩张。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离是造成人格异化、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四,对“发展观”的片面理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从“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中觉醒过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但是,多年来却忽略了人文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文化问题一,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非同步性二,科技进步扼杀了人的自主性、自由性三,科技专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和沟通(六)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歌猛进与农村文化建设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一,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完备,农村相对薄弱。第三,农村文化消费与城市文化消费差距较大第二,城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高,农村相对偏低。其一,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政策、法规将引领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影响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的实施。其三,从文化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政策、法规可以调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其二,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来看,文化政策、法规可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转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规范市场秩序,积极维护文化生产者和文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其四,从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本民族文化自主自尊的需要。七、文化发展的时空诉求与文化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二、解决途径谢谢大家成员分工组长:王沛伟成绩:资料收集:赵鹏张明成绩:PPT制作:钟超王沛伟成绩:演讲:韩坤成绩:
本文标题:毛概作业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8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