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青藏铁路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三大难题。截止到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2003年6月底,日夜盼望的施工图纸终于开始陆续到位。而此时,新的更尖锐的矛盾又摆在了中铁十八局集团人的面前。按照铁道部青藏总指的计划安排,2004年4月1日(后调整为6月29日,再后又调整为6月22日)将要从该集团承建的安多火车站向唐古拉山和拉萨双向铺轨,将原计划2005年9月铺轨至安多的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受高原特殊气候条件的制约,从图纸到位到铺轨前的有效施工时间仅剩下短短的六、七个月,但却要完成500万方土石方、21公里桥、117座涵洞大约11亿元投资的施工任务,工期之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青藏指一班人深深地认识到,这是一场比领导、比管理、比质量、比安全、比环保、比效益的一场硬仗,只能和时间赛跑,确保铺轨不挡道!工期调整后,他们迅速对人员、设备计划进行调整,并在“非典”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调集人员、设备进场。大战高峰时他们组织了6300多人、1500多台套设备进场,都比原计划增加了近一倍。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参建人员的积极性,2003年7月1日,他们举行了隆重的百日大战动员大会,向各项目部分析了严峻的形势,摆明了繁重的任务,讲清了大战的意义,决定在全指挥部开展大战一百天,攻坚夺全战的百日大战活动。各项目部也相应召开百日大战动员大会,举行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开展百日大战写决心书活动,深入、广泛地搞好施工大战的宣传和思想动员。为确保工期,他们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了严厉的奖罚制度。组织工程、计划人员把任务量进行细化,15天一定任务,15天一检查一奖罚,倒排工期,日保旬,旬保月。由各项目部经理与局指指挥长签订军令状,完成任务的重奖,完不成任务的重罚。各项目部与施工队、各队与班组层层都签订了责任状,在各班组实行小目标、小竞赛、小奖惩,一天一评比,一天一奖惩,一天一兑现。24小时轮班作业,人歇机不歇,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施工生产。经过全体参建人员三个半月的顽强拼搏,精心施工,他们创造了日完成1300多万元投资的青藏线施工最高记录,创造了三个半月完成投资8.2亿元的十八局历史记录,打造了青藏速度。同时,取得了质量、安全、环保、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创优,在青藏总指组织的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质量信誉评估中他们均被评为优秀单位。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风火山隧道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来到风火山隧道,首先被隧道口前那巨幅对联所吸引:“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最低气温达零下40℃左右,严寒、缺氧。来自陕西咸阳的中铁二十局300多名建设者,参加了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攻坚战。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难题。同时,中铁二十局还给每个职工宿舍都配备了吸氧装备,并提供抗缺氧药物,保证每个职工都能吸上足够的氧气。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措施,在青藏铁路建设全线,虽然这里施工条件最恶劣,职工高原病发病率却是全线最低。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产生的弃碴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弃碴含土量约为15%至20%,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
本文标题:青藏铁路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9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