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1静安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测试2011-0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1.以下图片所反映的文明,不属于“古代东方”的是A.B.C.D.2.雅典以民主政治而影响深远,事实上,其“民主”中的“民”仅限其境内的A.公民B.成年男性C.成年公民D.成年男性公民3.公元前一世纪,①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②基督教产生③罗马帝国时代到来④西罗马帝国灭亡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③4.8世纪上半叶,某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采邑改革D.商鞅变法5.相对夏史而言,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A.文献资料增多B.青铜器物发现C.甲骨卜辞出土D.时间距今更近6.中国古代一些王朝的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王朝的命名方式与“西周”相同的是A.北宋B.南朝宋C.蜀汉D.后唐7.许多历史人名已经演变成一种历史事件的代名词,如孔子和孟子往往代表儒家思想,秦桧代表奸臣等。依此类推,网络流行语言“不做陈胜吴广”中的“做陈胜吴广”则代表A.奴隶起义B.农民革命C.宗教改革D.工人运动8.如果以一个词来概括明代对外经济关系的话,最合适的是A.“海禁”B.“海上丝绸之路”C.“朝贡贸易”D.“重心南移”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29.历史上通常将清代视为中国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其关键的史实依据是A.废除丞相B.沿用明代内阁C.废除行省制D.设置军机处10.“西学东渐”是对16世纪中叶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的一种概括,以下相关表述错误或不严谨的是A.西学东渐的大背景是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B.西学的主要传播者是西方来华的传教士C.西学是代表当时西方生产力水平的新颖异质文化D.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多方面产生广泛影响11.16世纪,英法都已经发展成近代民族国家,他们的君主伊丽莎白一世、法兰西斯一世是当时典型的A.等级君主B.专制君主C.开明君主D.立宪君主12.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时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这里路易十六发现了法国革命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即A.财政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B.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等级制度制约了法国发展D.外国干涉影响了胜负走向13.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把中国“轰”出中世纪的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启蒙思想D.工业革命14.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这句话强调了A.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B.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C.蒸汽机是当时工厂的唯一动力D.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15.2010年,深圳富士康公司出现了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新闻舆论再次称这家公司与“血汗工厂”。新闻舆论在这里主要是批评富士康公司的A.生产资料私有所有B.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C.工人工作环境恶劣D.公司产品质量不高16.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开始了废除农奴制改革。十年后,A.日本开始“明治维新”B.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C.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动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7.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18.“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此话中描述的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319.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20.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最能反映孙中山这一认识的是A.驱逐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1.下图中,一战前三国同盟中的核心国家位于A.①B.②C.④D.⑤22.一战后,提议建立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的设计来反对战争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人物是A.劳合·乔治B.克列孟梭C.罗斯福D.威尔逊23.“又是庚申(1920年)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诗句中这些习俗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A.民族解放的进展B.民主革命的成就C.工业革命的启动D.启蒙运动的发展24.“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前年”爆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解放战争D.二次革命25.“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这句话可能出自:A.《孔子改制考》B.《狂人日记》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论》2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427.维基百科对某战争定义为: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名义上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该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日俄战争D.北伐战争28.《新全球史》:“1927年,蒋介石野蛮地、出其不意地以流血的行动反对他先前的共产党盟友,结束了这一联盟。”这里的“流血的行动”主要是指制造了A.皇姑屯事件B.四一二政变C.七一五政变D.宁汉合流29.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在最前的是A.大渡河铁索桥遗址B.瑞金纪念馆C.贵州遵义会议会址D.甘肃会宁西关30.罗斯福坚信平衡预算的“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其重要举措是A.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C.加征财产转移税D.政府举办公共工程31.“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A.确立一党专制统治B.疯狂进行扩军备战C.散布民族复仇情绪D.实施经济复兴计划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A.二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B.绥靖政策对二战发生有重大责任C.凡尔赛和约是二战的罪魁D.捷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33.下列研究1943年开罗会议进程的第一手史料中,价值最高的是A.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1943年的《蒋介石日记》C.罗斯福给斯大林的信D.美国外交部的会议记录档案34.20世纪30年代“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是A.罗斯福新政B.苏俄新经济政策C.凡-华体系形成D.苏联成立35.右图所示的国际组织是一个A.欧洲一体化组织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C.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5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说出“第一帝国”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2分)(2)指出“第二帝国”在政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收敛性”的主要表现。(4分)37.世界现代化进程最早发端于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和整个世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岛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引领者”这一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你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方面为这个兴趣小组概括出英国所以能成为“现代化潮流引领者”的理由。(8分)38.阅读下列材料“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回答问题:(12分)(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分)静安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6(2)用史实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4分)(3)蒋廷黻对这场自强运动持怎样的态?。(1分)(4)谈谈你对这场自强运动的看法。(4分)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要忘记,12年来美国的工人阶级和黑人从罗斯福总统手中所得到的经济保障和政治权利比从美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总统手中所得到的都多,这还不够说明罗斯福总统的对内政策是一种高度民主进步的政策吗?”——乔冠华:《民主的巨星坠了》1945年4月20日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新政……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倔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1936年9月材料三:“新政所表现的是联邦集权趋势的加速进展,但我们不能说联邦集权已经减灭了各州或地方政府的地位,甚至说美国脱离民主政治而倾向独裁。”——陈光泽:《居中偏左一点——罗斯福新政12年》1945年7月回答问题:(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的。(6分)(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工人阶级和黑人从罗斯福总统手中所得到的经济保障和政治权利比从美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总统手中所得到的都多”。(5分)40.“现代化”理论的泰斗罗荣渠先生将现代化的表现主要归纳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文化的科学化。试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的以上“三化”。(9分)
本文标题:静安历史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9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