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专题研究
-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专题研究一、城市道路与交通现状1.车辆拥有量到2000年底,温岭市全市共有机动车101125辆,其中汽车13896辆(小型汽车10623辆,大型汽车3273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85999辆,分别占机动车总数的13.7%、85%。按实际居住人口计,每百人拥有的机动车为9.8辆(其中汽车为1.19辆/百人)。近几年温岭市机动车增长快,1997年以来机动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0%,其中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为19.6%,汽车为29.5%,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岭市的交通方式正在向机动化迈进。2.城市道路系统(1)道路指标2000年底,温岭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为55公里,路网密度为4.7千米/平方公里,其中24米以上城市主干道总长13.6公里,路网密度2.77千米/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共为217.11公顷,人均为8.56平方米。(2)路网分布现状温岭城市道路系统沿市域公路形成了树枝状分布的格局,其中主城区(原太平镇)将逐步形成了“二纵二横”的主要道路(并非全是规划的城市主干道),并逐渐向四周放射的道路系统。(3)道路交叉口温岭市区城市道路交叉口基本上为平面交叉口。受道路线形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温岭市区城市道路存在畸形交叉口,如北山路与虎山路、万寿路与东辉路交叉口(环型)以及县-2-前路与方城路交叉口等;万寿路与鸣远北路之间的道路交叉口间距较短(不足100米),诸如此类,给交叉口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限制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全面发挥。此外,道路两侧建筑物开口过于靠近交叉口(有些建筑物的开口甚至直接对着交叉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停车设施温岭市区现没有专门的路外社会停车场,一些公共建筑前的露天广场和配套停车场,现作为暂时的社会车辆停放之用,如体育馆的配套停车场现用作货车临时停放场地等,另外,机动车、非机动车沿路边停靠,影响城市车辆的通行。现状共有停车位800个,其中路边停车位为600个,公共建筑配套停车位为200个。-3-城区道路现状一览表编号名称长度(米)车行道人行道道路面积(平方米)备注宽度(米)路面结构宽度(米)路面结构1人民东路7602316米沥青3.5×2174802人民中路5272316米3.5×2121213人民西路360518004环城北路4758块石38005环城西路6008块石48006环城南路17508块石140004东城路5308块石42408太平南路2452010米砼5×249009太平北路397209米砼5.5×2793010北门街470107米砼石板1.5×2470011县前街535107米砼沉1.5×2535012方城路275147米砼3.5×2385013东门南路190106米砼2×2190014东门北路320106米砼2×23200往北至鸣远北路15坊下桥1905石板95016中司前街2306石板1380-4-17月河路6245石板312018大合山路40010056块石260019北山路12012块石2×2414020南门街225122×221雁鸣街18010砼2×1.5180022新街38023036石板252023文化南路34920混结2×5698024北塔路120014块石2×3.51680025曲院路19212砼2×2.52308往北至鸣远北路26鸣远南路213142×1.52981绿化带1.5米27鸣远北路28014砼3.5×2392028万寿路95034砼5×232300非机动车道6×229肖泉街10010块石100030东辉路75018块石2×4.531前溪路82015块石2×3.532文化北路19210砼2×1.533万昌路190417三块板水泥2×3.568544绿化带2×234中华路75417三块板水泥2×3.527144绿化带2×2-5-温岭市城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现状表路号路径长度(km)车辆数车型发车频率沿途停靠主要站点客运量(万人次/日)1老车站—泽国20L600中巴友宜2虎山路—人民路—东辉路—鸣运路4.98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北站、儿童乐园、虚山、尚书坊、卖鱼桥、剧院、供销商厦、老车站、中医院、太平街道、北门头0.323万寿路—虎山路—人民路—东辉路5.18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东站、地供销、江其乐、人民医院、市政府、虚山、西郊桥、尚书坊、卖鱼桥、电影院、供销商厦、老车站0.324东辉南路—西溪路—人民西路—北门街—万寿路—东辉中路—人民东路7.516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南站、山下金、交警队、水果行、文化桥、尚书坊、人民医院、江其乐、老车站、体育馆、公安局、职教城0.645泽坎线(老)—中华路—万寿路—东门北路—鸣运路—太平路7.618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渔塑厂、二中、大元桥、人民医院、太平街道、土管局、三中、证券公司、万昌商城、三星桥、锦屏山庄、新开河、钱江集团、横山头0.726体育场路—南屏路—东辉路—万昌路7.517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光大、城西街道、上林、北山、法院、三中、证券公司、车站、老车站、水果行、交警队、南屏小区、南屏桥、自来水厂、南站0.687石夫人路—南屏路—体育场路—大道—东辉路—万寿路1118L600中巴友宜5分钟/班虎头山村、江头王村、开发区大厦、九头大道、曙光路、下保路、之江高中、横湖路、摩托车厂、电信大楼、万昌商城、购物中心、新车站、办公中心、体育馆、四中、温岭中学、职教城0.72合计3.44.城市公共客运交通(1)公交设施温岭市现有公交车93辆(车型均为19座友谊中巴,折合65标台),公交始发站3处,小型修车场1处,占地700平方米。(2)公交发展情况温岭公交起步于1996年,当时共开辟有3条线路,其中市区内为2条,另一条为泽国至市区线,线路长15公里,发车间隔为15分钟。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温岭市现开辟有公交线路6条,总里程为34km,-6-每日投入营运车辆93辆,营运时间为6:00~18:00(冬季为6:30~17:30),发车间隔时间一般为5分钟,乘客量为平均每日约3.4万人。(3)出租车营运情况温岭市现有出租车286台,车型均桑塔纳或富康等轿车。按市区城市人口14.7万人计算,温岭市出租车的千人拥有率为1.95辆。二、城市交通规划1.机动车辆发展趋势2000年底,温岭市按实际居住人口116.3万计,每百人拥有机动车1.14辆(不包括摩托车),车辆拥有水平较低,见下表。国内外部分国家每百人车辆拥有量情况国家和地区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巴西宁波慈溪温岭百人拥有车辆617342.93748.111.761.691.16(6.51)1.19(8.6)年份198719871988198819881988199920002000注:括号内为每百人摩托车拥有量。根据温岭市经济发展速度,国家城市交通政策《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及《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其它市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指标,预测2020年汽车拥有量为90000辆,摩托车拥有量为142000辆,每百人拥有量为6.0辆。各车辆构成见下表。车辆构成表年份货车/汽车(%)小客车/客车(%)199657.668200067.271.620203085-7-2.城市居民出行率和构成根据部分同类城市1992年和1999年居民出行目的构成表明,市民出行活动中,上下班是主要的,其次是生活有关的活动,第三是上下学,见下表。同类城市居民出行日的构成典型调查单位:%年份人均出行次数上班上学生活文化娱乐业务回家合计19922.3624715344710019993.2220.378.6919.11.765.7844.3100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出行活动的人口比例在上升,其中生活活动比例也有明显提高,纯工作的上下班活动则在下降,根据抽样调查,温岭市人口出行方式现状和未来见下表。2020年市区人口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交小客车出行率合计2001年34.23712124.82.51002020年20251025203.0100最高峰15221526220.45100三、城市道路和广场规划1.路网规划(1)功能分类根据温岭市的规模和用地形态,城市道路功能分为以下几类:快速路:集疏和分流,为城市内外各区块之间,提供快速通道,以机动车交通为主,必要时设辅道,它与市域的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8-相连接。主干道:集疏,为城市区块内及相邻区块的机动车提供通道。次干道:分流,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作用。支路:为区块内的人、车集散道路。(2)路网指标规划至2020年,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路网密度为1.0千米/平方公里,次干道密度为2.5千米/平方公里,道路用地人均指标为13.7m2/人。(3)城市道路布局规划路网结合自然地形,形成混合式的路网格局,其中主体部分为“四纵四横”(包括对外交通公路)方格网状主干道路系统,旧城和工业城等局部地区,结合用地形成自由式环型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主体部分的“四纵”分别为东环路(S76复线)、万昌路、中华路和西城路;“四横”分别为石大一级公路城区段、横峰大道、中心大道(北环路)和九龙大道。“四纵四横”城市骨干道路系统,既是城市对外道路系统,又是城市内部主干道系统,其它次干道和支路系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向各城区内部渗透。(4)道路红线及断面。城市主次道路红线按30米以上控制,断面形式考虑机动车道(部分重要道路可设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断面采用一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形式,机非分离(或双向分离),公交专用采用划线分割。支路按20~30米间,断面以一块板为主,具体见道路规划一览表。(5)交叉口。城市交叉口以十字型平面交叉为主。快速路(连市域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之间采用互通式立交,城市主干次路可与快速路两侧的辅道(或非机动车道)连接,再通过“U”字型-9-转弯回车,进入机动车道系统。2.城市广场和停车场(1)广场规划a.城市广场规模预测交通集散广场按0.07~0.1平方米/人计,游憩广场按0.13~0.4平方米/人计,本规划城市广场总规模按0.7~0.8平方米/人计,广场总占地30~40万平方米。b.广场规划规划按城市中心——组团中心——居住区中心分级规划广场群。其中城市中心区广场占地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组团中心广场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居住区中心广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2)停车需求a.城区内机动车停车需求采用用地功能和平均开发强度综合预测城市停车需求。其中用地功能根据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确定,平均开发强度采用各类用地经验指标估算,车位建设标准根据国家规范并与沿海发达地区经验指标结合确定,各类用地停车需求见下表。按各类用地停车需求,根据用地布局以就近专用停车配套和用地附属建设相结合方式布置城市公共停车场,其中居住用地停车以居住小区内部安排为主,工业、仓储停车以工业区内解决为主,社会停车场重点解决公共设施停车需求,按26~30%的车辆比例安排,则其需小汽车车位1.4~1.6万个,摩托车车位3.7~4.3万个(折合当量小汽车1.5~1.7万个)。b.外来机动车停车需求主要考虑城市人口规模与区域地位采用经验指标,根据城市对外-10-交通方向与经济联系方向确定,大约需停车位1500~2000个。机动车市内停车需求用地功能停车需求(pcu/位)备注居住用地56700按40%家庭的一位车位工业用地90001个/0.1万平方米公共设施230000.4个/百建筑面积平均计算,小客车1.4万辆,摩托车2.2万辆仓储用地7001个/0.1万平方米汽车站1902.5个/高峰日每百旅客其他用地1250按上述需求量10%计合计90840(3)社会停车场设施规划a.市内社会停车场居住区、工业区和仓储区用地内的停车场地设施可在相应用地详细规划时一并考虑,火车站、汽车站及公共设施的停车场地规划分别按路边停车、设施配建停车和社会公共停车等三种统一考虑。其中车站停车位40%在地面广场上解决,60%的车位采用专用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城市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停车场中,2.3万个车位在公共设施主体建
本文标题: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专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9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