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防汛小常识第一章、防汛工作内容防汛是人们同灾害性洪水作斗争的一项社会工作。由于洪水危害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国家历来都把防汛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一件大事。为了做好防汛工作,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以下简称《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有关法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防汛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也就是说在防汛工作中要立足于在“防”字上下功夫,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防患于未然,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各项准备。第二章、防汛基本知识1、暴雨产生洪水,降雨量是在防汛中首先要关注的重要技术数据。水文气象规定: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5毫米为大雨,50—99.9毫米为暴雨,100—199.9毫米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小于5毫米为小雨,5—9.9毫米为中雨,10—29.9毫米为大雨,30—69.9毫米为暴雨,70—139.9毫米为大暴雨,大于140毫米为特大暴雨。180分钟降雨20毫米为短时暴雨。一般在发生暴雨时就要注意防洪安全,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多发区和城市内涝易发区,更需要注意防范。2、洪水是指暴雨(或溃坝等)引起的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和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等级是衡量防汛抗洪难度的重要标准。洪水标准有洪峰、洪量、洪水位三个重要数据。洪峰是指一次暴雨洪水发生的最大流量数值(也称“峰值”,以立方米/秒计);洪量是指一次暴雨洪水产生的洪水总量(以亿立方米或万立方米计);洪水位是指一次暴雨洪水引起河道或水库水位上涨达到的数值,以海拔高程“米”计,其最大数值称为“最高洪水位”。影响河道防洪安全的关键在“峰”,也就是一次暴雨洪水发生的洪峰流量和最高水位;影响水库安全的关键在“量”,也就是一次暴雨洪水发生的洪水总量与最高库水位。河道洪水等级一般以洪峰流量的重现期为标准,水库洪水等级一般以洪水总量的重现期为标准(洪峰流量也是重要数据),划分为4个等级:一般洪水:5—10年一遇;较大洪水:10—20年一遇;大洪水:20—30年一遇;特大洪水:大于50年一遇。发生一般洪水就要注意防范;发生较大洪水以上的洪水更要组织好抗洪抢险,力保防洪安全。3、水位水位是防洪保证的重要考核标准。河道防汛主要分为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分洪水位四项。(1)设防水位。当江河洪水漫滩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时的规定水位。(2)警戒水位。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需要防汛人员上堤巡堤查险,做好抗洪抢险准备的警惕戒备水位。(3)保证水位。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防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接近或达到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抗洪抢险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在没有水文站的堤段,一般以堤顶以下1米为保证水位,在保证水位以下要确保河道安全行洪,这叫“有限保证”;超过保证水位也要全力抢险,力保堤防安全,这叫“无限负责”,但出了问题就不再追究防汛“责任”了。(4)分洪水位。当汛期河道上游洪水来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保证标准时,为保下游、保大局安全,需要向蓄滞洪区分泄部分洪水时的水位。
本文标题:防汛小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0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