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以及盐溶液的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2.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二、本节课能引起学生质疑的内容1.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的的深入探讨。2.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够深刻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三)归纳小结,知识升华(四)交流讨论,畅谈收获(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通过三个探究过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创设情景】向学生提出两个悬念:悬念1如何鉴别它们的真假?悬念2为什么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却不能?(设计意图)以两个悬念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2)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意图)用学生自制的分成四个区域的饮料瓶(有间隙连通),先加入少量稀盐酸,再依次向四个区域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而课本中采用了4只试管来做这个对比实验。相比之下,用改进过的装置来做这个对比探究,更加节省药品、节省时间,更加便于操作。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有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设置探讨】通过该实验探究一的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①金属活动性:MgZnFeCu②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可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设置讨论】通过实验探究二的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实验探究中的(2)、(3),能否比较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①金属活动性:AlCuAg②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4)置换反应【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四)交流讨论畅谈收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设计意图)养成勤思考、常总结的好习惯(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查漏补缺,学以致用。四、评价设计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原理,并能用科学原理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评价方式:1.小组争优积分的形式2.纸笔达标评价方式五、课后反思(一)本节课较突出的方面:1.学生学会把一类物质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了知识规律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二)本节课还需修改和补充的方面:1.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影响,科学探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深刻地挖掘出来。3.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三)我的体会1.在设计、备课、反思、整理说课稿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了“功夫在课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对一个老师而言,用心上课就是最好的课3.“驾驭课堂”,其实就是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本文标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2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