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目录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二、防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三、施工方案四、工程进度表五、产品售后服务2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常见放电现象,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每年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次于水灾而大于其它任何灾害。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的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组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暂态过电压很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尤其地处山野外的高速公路,水电厂、污水处世理厂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的侵害。它们的共同特点,电力线路往往要翻山越岭,传输和控制线路往往经常穿越复杂的地质层面,这些都是易遭直接雷击或感应过电压的薄弱点。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性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排除,采用综合防治——均压、习屏蔽、分流、接地、保护(包括安装先进的防雷产品、过不去电压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1、雷电的危害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接雷、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两大类。3a)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脉冲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入电线、室外设备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b)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和雷雨云之间及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雨云电场的表面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屋顶管道,铁塔,水箱,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沿这些金属部件线路通过室内的管道,电缆等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从而放电并损坏设备。c)因为直击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其次是由于被保护系统的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或安装电涌保护器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概率高,损坏电子电气设备,全国年薪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到提高对雷灾的防御能力,并提供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a)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一样,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线)等传统装置,只要设计规范,安装合理,这些设施是能够对直击雷进行有效防御。b)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对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4的防护都无能为力,因为其破坏性是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沿电子,电气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和其它金属管道进入所致。c)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的防护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设计安装SPD和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统六个组成部分,在一个完善的确防雷系统工程中,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工程中缺一不可。如果某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即使进行了防雷方面的工作也起死回生不到很好的防雷作用,还有可能引雷入室而造成电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d)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与过电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达到保护各类设备的目的。e)目前防雷器件主要由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空气间隙,高频三极管,瞬态二极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甚了了同频率,功率,传输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系列电涌保护器并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中,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从而真正起到保护设备的目的。只要设计合理,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对雷电进出口行有效的防护。我们既要防止雷击雷,依靠合格的避雷针,带,网,线系统,也要防止雷阵雨电感5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综合防雷休系,才能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害,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f)建筑物顶必须要有防直击雷设施,如安装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等。要有一个好的地网,一般建筑物防雷接地电阻要求≤1欧,机房联合接地电阻要求≤4欧。如达不到要求,须重做地网或对原有地网进行改造,对原有非共地地网要进行共地连接,消除地网间的电位差,电源输入线的防雷要有多级防护,至少二级以上。对所有的电子设备外壳要进行等电位连接,包括进出机房的金属传导线,如电缆,能信电缆等要做好屏蔽措施,并分区做好等电位接地,接地要可靠,对所有的网络设备和通讯设备在信号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必须加装信号电涌保护器。二、防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1、项目基本情况a)该住宅楼及办公楼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框架。b)该建筑群是用于住宅楼及办公楼。c)该项目的防直击雷装置设计已施工完毕。d)供电方式:TN-C-S。e)该供电系统无过电压保护措施。f)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该住宅楼及办公楼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三、施工方案1、本施工方案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6a)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b)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c)IEC1312-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d)IEC61024-1-1《建筑物防雷-防雷装置保护、级别的选择》。e)IEC61643《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瞬态电涌保护器》。f)IEC60364-5-53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过电压保护器件》。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工程施工阐述:a)直接雷:该建筑物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在屋顶有女儿墙的地方设置避雷带。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内两根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内部基础钢筋地网作布局接地,外部防雷不在本方案施工范围内。应建设单位负责人要求仅安装供电系统防护,并对该部分负责。b)雷电防护主要是控制地电位反击,抑制雷击电磁脉冲造成的感应过电压、电力线路雷造成的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现场情况和多级防护之原则,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及图纸上设计要求施工;在每栋配电总箱设一级雷电电磁脉防护。选用电涌保护器产品型号为CCL-B80,最大持续工作电压385V,标称通流量为40KA,最大通流量为80KA电源电涌保护器(共计20套),设为配电系统的一级雷电电磁脉冲防护。SPD连接相线为多股铜芯线,导线截面积采用6平方;接地线连接采用10平方多股铜芯线。7安装位置表c)在每幢每个单元分配电箱处设一组二级雷电磁脉防护,选用电涌保护器产品型号为CCL-C40,最大持续工作电压385V,标称通流量为20KA,最大通流量为40KA电源电涌保护器(共计44套),设为配电系统的二级雷电电磁脉冲防护。SPD连接相线为多股铜芯线,导线截面积采用6平方;接地线连接采用10平方多股铜芯线。楼号层数及安装位置SPD型号数量1栋1F\配电总箱CCL-B8012栋1F\配电总箱CCL-B8013栋1F\配电总箱CCL-B8014栋1F\配电总箱CCL-B8015栋1F\配电总箱CCL-B8016栋1F\配电总箱CCL-B8017栋1F\配电总箱CCL-B8018栋1F\配电总箱CCL-B8019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0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1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2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3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4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5栋1F\配电总箱CCL-B80116栋1F\配电总箱CCL-B8028安装位置表3、保护效果说明:国家防雷设计规范为了经济合理的目的,是按照一般统计规律制定的,所以按照国家规范装设防雷装置后将会防止或极大减少雷灾损失,但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同时应对建筑的防雷装置每年要进行定楼号层数及安装位置SPD型号数量1栋1F\分配电箱CCL-C4032栋1F\分配电箱CCL-C4033栋1F\分配电箱CCL-C404电梯机房配电箱CCL-C4044栋1F\分配电箱CCL-C4025栋1F\分配电箱CCL-C4026栋1F\分配电箱CCL-C4027栋1F\分配电箱CCL-C4028栋1F\分配电箱CCL-C4039栋1F\分配电箱CCL-C40210栋1F\分配电箱CCL-C40211栋1F\分配电箱CCL-C40212栋1F\分配电箱CCL-C40213栋1F\分配电箱CCL-C40214栋1F\分配电箱CCL-C40115栋1F\分配电箱CCL-C40116栋1F\分配电箱CCL-C403电梯机房配电箱CCL-C4049期专业检测、维护,防雷装置已损坏的地方比不装防雷装置更危险。四、工程进度表a)合同签定——1天(正常情况下)b)工程安装——5天(具体进度依据现场情况而定)c)工程验收——在工期程项目所有防雷设施安装完毕,根据主管机构部门验收要求来跟进实施。五、产品售后服务1、售前服务a)用户的技术咨询。b)协助用户确定防雷器的安装位置,种类及数量。2、售中服务a)在正式签定合同后,本公司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防雷施工方案。b)按用户要求派技人员到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后将向用户提供相应的项目竣工报告,同时接受用户及相关的检测验收。3、售后服务a)产品实行3年包修包换,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遭受雷击,需维修更换的,在约定时间内进行处理或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b)本公司承诺对所售产品提供终身维修服务c)经常与用户勾通,了解产品使用情况且,用户走访,听取用户要求与意见。
本文标题:防雷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2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