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
编号:GSFX-0004学科:语文主编:杨卫丽审核:备课组长:如果把成才比作登天,自学便是成才的天梯!第1页装订线【考情分析】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鉴赏题目,所考内容围绕这样三个问题:①“写了什么”——解读意象、意境、内容;②“怎样写”——简析语言、表达技巧;③“为何写、写的怎样”——揣摩主题、情感、观点态度。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借景抒情、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对偶等表达技巧的设题角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一些历年高考题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使用说明】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优化指导》,仔细思考,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安排预习课)探究案:在预习课上通过独学来完成,在展示课上再小组讨论,交流答案,求同存异,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1、第三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及正确的答题技巧。【课时安排】1课时【自主学习】一、表现手法广义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二、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课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课时分配3课时班级姓名组别时间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三、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①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②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③20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①2008年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②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③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如:①包含了比喻和对比;②包含了对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议论等;③包括了对比、比喻和象征;④主要是借景抒情。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探究案】【学习目标】通过高考题目检验一下对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掌握。【合作探究】先在预习课上独立完成,再在展示课上进行小组交流,并让组长抽签决定展示的题目,并由组长派本组一成员展示所抽问题的答案。其他组有质疑的权利。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编号:GSFX-0004学科:语文主编:杨卫丽审核:备课组长:如果把成才比作登天,自学便是成才的天梯!第1页装订线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3、2011年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解题思路】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回答时应包括四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描述了什么景象;(3)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此手法效果如何。【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4、2011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诗人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5、2011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㈠上[清]历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解题思路】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参考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6、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解题思路】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见,“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画角”以下便描绘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写凄怀。下片“从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不停的纷争,不息的战火,将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悲凉。最后又以景语作结,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琢,情韵哀婉深长。【参考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反思】
本文标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4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