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预初至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1-语文·潘老师【六年级第一学期】比较:当两个人站在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别。这种把两种事物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就叫比较。比较式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学会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比较,可以使表达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能增强感染力。如凡卡写信时回忆起在乡下的日子,心情多么愉快;再看看城里的生活,多么痛苦,两相比较,突出悲苦的学徒生活给凡卡带来深深地心灵创伤。描写:描写是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刻画。成功地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地感受。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如:“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描写出斑蝥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趣味。顺叙叙述也称“记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的表述。叙述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交代清楚,线索分明,详略得当。顺叙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条理清晰,眉目清楚。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作者儿时生活的,《花脸》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古今异义词: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去”(“太丘舍去”)的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前往”、“到某地去”。又如“妻子”,现代汉语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丈夫”相对。而古汉语中则为妻子儿女的统称。在阅读文言文时对这类词要加以注意。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从反面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比如:“孰为汝多知乎!”;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比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恰当地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抒情效果。对偶:对偶是一种精巧优美的修辞方式,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词性与声调高低相对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偶句结构整齐、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动衬静: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都是动景,鸟鸣则写出了声音,诗人用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的手法,更突出了山的幽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王籍《如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这种写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山川之美》写山林的幽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也运用了这种方法。说明:说明是一种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的表达方式。事物的特点,有些事外显的,如形状、结构、色彩、气味、重量等等;有些则是内隐的,如性质、关系、成因、功能等。把这些特点用简明的文字解释,使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就是说明。说明一般要求准确、简洁、平实,但有时也可采用比喻、拟人、描摹等手法,如《松鼠》。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知识卡片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四单元:动物世界-2-语文·潘老师俗语:俗语是指在百姓生活中广为流传的、简明二通俗地反映一定道理的固定的俗语,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谚语、歇后语等一般也被视作俗语。如“三个臭皮匠赛,顶个诸葛亮”(谚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歇后语)。这篇课文中引用了藏北地区流行的一句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想象:想象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创造出和它相关联的但从未有过的新印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天上的街市》通过新颖奇特而有合乎生活逻辑的想象,将夜空中那些各自独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丰富、美丽、和谐的想象世界。文言文语气助词:文言文语气助词指的是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的词。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中的“乎”表示疑问语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中的“矣”表示肯定语气,“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哉”表示反问语气。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见解精辟的固定结构,它的字数、结构和意义都相对稳定。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画蛇添足”,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郑人买履”。【六年级第二学期】常用句与变式句:汉语有一定的语序。这种按照正常语序组合的句子就是常式句。如:“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达到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的效果,颠倒原有语序,这类句子就是变式句。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强调行动,放在“人们”的前面,表达人们反抗心情的急迫。“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绿绿的”本来是用来修饰“小草”的,但却把它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强调“小草”的生机和色泽如果我们把语序还原为常句式,如刚才的例句,我们可以表述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但这样就不如变式句表述生动、有力。插叙:一般记叙文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这叫顺叙。顺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叙述方式。有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也可以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相公内容,这就是插叙;插叙之后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羚羊木雕》一文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从“查问木雕”写起,而把“赠送木雕”用插叙来表现。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全篇叙事有波澜,能引人入胜。标题:标题又叫“题目”,它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好的标题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地印象,因此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为了明确具体,有的文章运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的方法拟题,以增强表达效果。如《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就是运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的方法拟题,正标题把林老师喻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副标题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具体指“我”中心时代的一件事。有的文章为了行文眉目清楚,还会使用小标题。如《为少年轻唱》在文章中就有“一树清辉”和“无名地带”两个小标题。环境描写:曼底”号遇难记》多次写到大雾。“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发生碰撞,大雾是原因之一,这里写大雾第六单元:童心是诗第八单元:读书有味第一单元:春天来了第二单元:少年心事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3-语文·潘老师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沉入大海,写大雾不仅渲染了现场悲壮气氛,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常常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作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从而流露出喜爱、赞赏、拥戴等感情,准确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就是“褒义词”,如善良、美丽、就义等。但是,有时我们则会对某类人或事流露出厌恶、鄙视、斥责的感情,这是所用的词语就是“贬义词”,如劣迹、丑陋、狞笑等。有些词语,本身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如“季节”“干燥”“行走”等,我们称它们为中性词。举例说明:用实例来说明,可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而且有说服力。一般说来,举例应该是浅显、典型,语言表达扼要,具有概括性,不要铺叙刻画。行动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称之为行动描写。行动描写可以揭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火焰山宝扇灭火焰》的第一段中就有打断的描写,把“孙悟空”和“牛王”的打斗场面写得栩栩如生,使双方的性格和形象跃然纸上。【七年级第一学期】对比:对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方式,也是艺术构思、文学表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所谓对比,就是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举出来并加以比较,构成反差,形成映衬。对比的关键是同种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与苍蝇》)又如《滹沱河和我》中,“干涸的滹沱河”与“咆哮的滹沱河”之间是一种对比;而《藕与莼菜》一文,作者拿故乡的藕与上海的藕作对比,着力表现故乡菜蔬的清淡甘美,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近体诗的分类: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从形式上分,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共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是两组对偶。一句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五律八句四十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如杜甫《又呈吴郎》、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等。绝句,字数比律诗少一半。无言绝句四句二十字,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如张旭《山中留客》。还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成为长律,亦名排律。【七年级第一学期】散文: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行散”主要指散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八单元:读一本名著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三单元:唐诗精华第一单元:亲近自然-4-语文·潘老师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述,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神不散”主要指散文的立意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山中访友》属于抒情散文。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整散句的结合,如:“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灯焦了。我喜欢看水白。我喜欢看草绿。”(《囚绿记》)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记叙中的抒情: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许多文章的记叙文长夹有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是直接抒发作者多事物的感情。如《背影》一文叙述父亲和脚夫讲价钱,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我”却“心里暗笑他的迂”,事后“我”一再反省自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直接抒发了坐着不能理解父亲的歉疚之情。间接抒情是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方式有:一、寓情于事。《背影》一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就是典型的例子。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他蹒跚的步履,爬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了他对儿子深深地爱;而从这生动的描述中,从作者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能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深情。二、寓情于景。即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例如《秋天的怀念》的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表现了“我”身残志坚的信念,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一、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爸爸的话儿落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爸爸的一番话,特
本文标题:预初至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4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