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一、前言二、绪论第1节创新与创业一、创新概述(一)创新的概念(二)创新的基本要素(三)创新的类型二、创业概述(一)创业的内涵(二)创业动因(三)创业的类型三、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一)创新精神(二)创业精神四、创新与创业的关系第2节创新创业教育概述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背景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四、国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三、创业与生涯发展第1节创业生涯路径选择一、创业对于生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二、创业是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之一三、创业与考研、出国以及就业之间的关系(一)在校生选择创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效的创业平台与资源(二)选择考研升学可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知识、能力与人脉资源(三)选择国外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养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四)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可以更多积累社会经验与创业资本第2节创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一、以创业为目标导向的自我认知(一)明确自身优势(二)发现自己的不足二、了解关于创业的外部世界(一)了解创业(二)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分析(三)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分析三、创业生涯决策四、中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比及启示第1节中国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和意义第2节中国创新创业的差距第3节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一、“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由来与发展(一)联合国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二)知识经济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时代(三)国际舆论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二、美国与欧亚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二)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三)法国的创业教育(四)德国的创业教育(五)日本的创业教育(六)新加坡的创业教育(七)韩国的创业教育(八)印度的创业教育(九)跨国合作研究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一)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四、中国大学的使命和责任(一)新时代中国大学位置在哪里(二)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大学亟待发展的新领域附录1:与创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附录2: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赛事简介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一、前言打通三大断层构建教育闭环——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期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依然存在若干亟待改进的方面。例如有学者强调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功利化、简单化教育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教育模式落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方法落后等问题[1]。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与专业教育的同等地位,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2]。就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这样的一种社会层面日益迫切、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与高校层面教育体系不健全、力量不充足、效果不显著的现状构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能否破解这一矛盾决定着我们高等教育能否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决定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能否实现,最终决定着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成效。当然,这样一对矛盾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我们的高等教育整体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我们对创新创业之前强调、研究得并不充分的客观基础,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对创新创业的相关价值观支撑不足的历史背景,这些都是矛盾形成的内在根源。在这些原因中,本文将着重聚焦一个角度来予以分析:即重点关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在的持续改进能力欠缺的问题。固然我们面对起点低、积累少等客观困难,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能否形成一种内生的持续改进机制,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路径是极为关键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还欠缺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原因在于其自身运行的若干环节尚不贯通,进而难以构建闭环、形成良性运行。接下来,我们不妨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戴明环为分析工具,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细致剖析,最终力求找到构建闭环、持续改进的具体对策。实用文档文案大全戴明环也称为PDCA闭环,是由WalterA.Shewhart于1930年提出,后经EdwardsDeming在1950年改进完善的一个通用的管理学分析模型。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方针、目标、计划等的确定;D,DO,执行,指目标、计划的具体实施;C,Check,检查,就是要评价总结执行的效果;A,Action,行动或处理,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成功的经验予以标准化,不足的环节提出改进方案,从而开启下一个持续发展的闭环。通过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闭环运转,我们将力求使管理活动依据这样一种逻辑、科学的工作程序进行运行,最终实现持续改进、质量提升。依据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我们重点考察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四个具体环节:目标设定(P)——教育实施(D)——效果评价(C)——调整改进(A)。并可以给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结构图如下:图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结构图二、三个断层的分析按照这样一个闭环结构的分析框架,对照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运行存在着如下三个断层——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存在断层、教育实施与实用文档文案大全效果评价存在断层、效果评价与调整改进存在断层,这样三大断层的存在直接阻断了各个环节间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最终打破了教育的闭环结构,影响了持续改进的实效。对于这样的三大断层的成因,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如下:1.断层一: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存在断层。首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混淆。关于创新人才,我们的概念是清晰的。在经济学范畴里,依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一般这样的新组合可能包括:生产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五种情况。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创新作为求新求异的开创性实践活动,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智慧,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劳动和时间,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更大,因而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由此而来的创新人才的概念我们也就能够明确了。简要来说,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关于创业人才,我们的概念也是清晰。一般来说,创业人才被理解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而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将集中体现在:其一,具备较好的机会识别的能力,能够敏感地发现潜在的机遇;其二,拥有相应的风险承担能力,也就是具备一定的风险偏好;其三,能够调动相应的资源(经济的、社会的)实践创业行为。但是,基于以上两者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其目标设定上却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虽有共同点,但是差异也很明显,那么在人才培养上教育资源应当侧重哪一方面?抑或兼顾?创新创业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人特质性,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效性到底会体现在哪里,体现到什么程度?创新创业能力内涵较为丰富,既有通用性知识,也有专门化的内容,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传授那些内容?此外,单就创新或者创业教育而言,其本身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也存在着取舍。有学者针对创业教育就总结了至少有两种目标模式[3]:表1:创业教育目标模式目标模式A目标模式B教育目标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造就少数学生企业家培养在校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实用文档文案大全教育内容主要根据当前社会的现状,为毕业生提供急需的职业性或专业性技能、技巧,开展创业实践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授实施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模拟创业演练教育功能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社会就业压力,实现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未来人才设定“创业遗传代码”,通过培养潜在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家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这样看来,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恐怕都会是一件需要认真研究、审慎抉择的事。事实上,我们的很多高校在这个问题上常常是含糊其辞、笼而统之的。而在这样的模糊化的目标设定下,我们的教育实施显然无法较好地予以开展。面对创新创业教育,与经历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部分西方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相关教育资源、实践探索本身就存在若干不足,再加上定位模糊、难以科学取舍、集中有限资源,其实施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从这个意义上看,目标设定和教育实施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而重要的断层,难以顺畅联络、难以有效联动。2.断层二: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存在断层。在教育实施和效果评价之间同样存在断层。对于教育实施环节而言,我们同时面临多重挑战。其一、目标设定上的不清晰导致教育实施处在难以突出重点,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困境。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有了论述。其二、就很多高校而言,我们的教育方法、师资队伍都有着很强的惯性。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知识性的讲授方式、课堂化的教育模式、缺乏社会经验的学者型师资队伍,这些传统化的教育资源和方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而言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差距明显。其三、从教育内容设置的成本来看,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性的内容的设置在教育成本上是最经济的,个性化、启发式、探究型的辅导的提供是最昂贵、最困难的。但是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和人才成长的实际规律来看,个性化、启发式、探究型的辅导又是不可或缺,甚至可能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促成质变的关键作用的因素。实用文档文案大全这些挑战使得我们很多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有的是“巧妇无米”,有的干脆是“巧妇与米皆缺”。如此情况下的教育实施,其效果评价自然也就难以全面、深入的开展了。部分教育课程内容雷同、徒有其名,重形式而缺内涵;对于这些课程的效果评价也就意义不大了。另有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如团队化辅导、个性化训练)基本欠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更是无从下手。就这样,教育实施环节与效果评价环节最终处在了一个相互割裂、难以互动的断层局面。3.断层三:效果评价与调整改进存在断层。效果评价的现状进一步导致了与调整改进环节的断层。正如上文所说的,教育实施现状下我们的效果评价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种倾向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等同于专业教育。于是,程序化的课程评估、课程满意度测评、课程成绩分析,这些传统的评估方式被简单套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之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应具备的实践性、分类分层、适度个性化等关键特点只能选择忽视。另一种倾向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等同于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状况。通过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的相关显示度成果(如竞赛成绩、科研成绩、实际创业成就等)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群体性特质的相关调查(如创业动力检验、创新意识评估、创新创业意愿等)的分析,从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这样的简化处理回避了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多因素、复杂性的本质,也就使得评价结论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实践指导意义也相应下降。两种主要的倾向显示的都是效果评价的现实困境。而缺乏科学有效的效果评价,自然也就难以依据评价结果来针对性地开展调整改进。在这里,效果评价和调整改进这样两个环节之间也同样产生了醒目的断层,难以有效贯通。以上这样三处断层的存在,打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闭环,从而阻隔了PDCA的持续运转,进而也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借由循环运转不断提升质量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应当说,这就是当前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较为严峻的内生性挑战和困境。三、打通断层、构建闭环的对策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分析了断层的成因,关于打通断层、构建闭环的相关对策也就逐步明确了。在我们看来,要有效打通断层,就应对目标设定、教育实施、效果评价、调整改进等四个环节进行系统的改进和重构。具体来说: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更加理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总的来说,当前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解,有“平行说”
本文标题:创新创业校本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5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