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字数3615第1页共7页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题目名称:《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及执教者:李晓兵课件制作者:李晓兵所教班级:长垣县苗寨镇三中九(1)班课时:1课时联系人:李晓兵电话:13569860461单位地址: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镇第三初级中学邮编:453400附:附教学课件(光盘一张)一、教材内容分析《香菱学诗》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其在本学段的地位与内容如下: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文章,该单元为小说单元。《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在初中三年的课本中,这是唯一一篇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学写诗歌的文章,我们通过分析这几首诗的成败,反复玩味,既懂得了一点写诗的要领,又从艺术手法、创作风格、审美思想上都收益不浅。我想,曹雪芹设计这几首诗的苦心也许还在于此。二、教法分析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以诗歌鉴赏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以“品”为主线进行设计,将整个教学设计为“品诗”、“品人”、“品文”三个环节,在“品诗”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让学生产生迁移,感悟出写作时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在“品人”环节中重点让学生通过抓一个人物性格的分析,在“品文”环节中,重点分析香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义,帮助学生的学习。字数3615第2页共7页三、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探讨学习,并能总结汇报学到的知识。2、学生思维活跃,能较好的回答教师的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生学习不具有自觉性,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并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四、学法分析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所以教学本文,应采用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提高欣赏阅读的能力。五、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目标要求描述语句①识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理解通过三首诗的比较鉴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②理解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③应用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的品质。④重点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⑤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六、课前准备生搜集整理的有关《红楼梦》及其曹雪芹其人材料学生八人讨论小组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具等字数3615第3页共7页七、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设计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明确知识点教育目的①掌握《红楼梦》及曹雪芹其人的简介。1、课前组内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相关材料。2、小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3、教师做出总结。4、识记该文学常识。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2、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让学生尝试性地去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记忆力②了解香菱的身世和与本文相关故事情节的简介。由一个小组的学生介绍,其他小组补充。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节,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长大后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实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性格等③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1、浏览回顾全文2、学生小组内交流成果3、小组发言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过程。明确:拜师论诗、读诗品诗、写诗改诗。(板书)发展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字数3615第4页共7页④理解香菱学诗学到了什么程度?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香菱学诗堪称“痴迷”。(板书)培养提炼归纳能力和人物赏析能力⑤掌握找出文中表现香菱苦心痴心学诗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1、默读2、前三个小组解说正面描写的语句,给其他三个小组补充侧面描写内容。后三个小组的任务与之相对3、小组内总结归纳4、交流发言并补充5、教师PPT课件总结展示找出文中对香菱的正面描写的语句及其作用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他也不睡。”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4、“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6、“香菱怔怔答道:“‘‘闲‘‘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正面描写的作用:表现她学诗的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板书)文中对香菱的侧面描写的语句及其作用1、“……越发成个呆子了。”(宝钗)2、“这个人定要疯了!”(宝钗)3、“可真是个诗魔了。”(宝钗)4、“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钗)侧面烘托的作用:进一步突出香菱学诗的投入与专注。(板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字数3615第5页共7页⑥理解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学生思考讨论2、小组归纳回答3、PPT课件总结展示一是有良好资质,入园前虽然家务繁忙,但她总是忙里偷闲读几首诗,在与黛玉谈诗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良好感悟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引路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采用点拨式,而且两人都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特别是黛玉,循循善诱。三是大观园中使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大家处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利于她的学习。学生感悟求知欲、学习兴趣、自制性、坚持性的重要⑦了解结合课文,对香菱的三首诗作出品评。1、把握课文中有关对三首诗词点评的语句2、多读细品3、老师PPT课件总结展示香菱作的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却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香菱的第二稿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第三稿是成功的。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表明想跟父母团聚的愿望。诗中也有了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月下之景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心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培养学习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感悟学习中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字数3615第6页共7页⑧应用结合课文内容对对联。1、教师提示对对子要求2、组内交流,找出最佳3、全班交流4、共同点评上联:黛玉多愁善感悲葬花下联:香菱例:香菱如痴似醉苦吟诗发展智力因素(如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第⑨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治学三境界:1、眼观心悟香菱学诗的视频。2.PPT课件总结展示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延伸拓展,培养观察力、思维力⑩应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什么样的启示呢?1、思考归纳2、发言交流3、老师PPT课件总结展示提高兴趣,做有心人。虚心求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八、课堂小结课文对香菱学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首先积极主动拜师求教,可谓乐学;同时香菱也非常善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在写诗过程中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从不灰心,苦心锤炼,终于创作出一首好诗。字数3615第7页共7页附课件:九、板书设计香菱学诗曹雪芹拜师论师读诗品诗写诗改诗“痴迷”侧面烘托正面描写香菱
本文标题: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