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a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花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思想实质;关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这个命题曾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再提了。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远影响,又把这一历史命题重新提到了世人面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开始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人们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因此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主要的不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如何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党内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理论结合实际。教条主义有左的,也有右的,战争时期主要是左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控制下面,在纠正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党的领导机构又出现了“左”倾。1930年初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同“左”倾的教条主义展开了斗争。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唯书、唯上的思想,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这些话都是有针对性的,闪烁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光辉。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先崛起,这也是对于教条主义和国际指挥中心的首次挑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当然在此之前,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有过一些思想闪光。其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在抗战爆发的前夕,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亡关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有两个重大历史课题,必须给予回答,一是如何组织以国共合作的抗战路线,一是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方针打败日本侵略者,从理论上就是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从军事上看,就是处理军事方针和战略战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本本没有现实答案可寻。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原则,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为了从思想根源上批评与客观实际相割裂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突出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强调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这就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哲学论证,同时也为从哲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完全自觉的高度。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正式提出。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9月11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正式明确提出的。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党的领导人看到了在中国具体国情条件下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有其内在必要性,这一方面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进行国家斗争的需要,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问题需要迫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这个命题在抗日战争历史转折关头明确提出来的,有其客观的可能性。毛泽东到延安以后,有了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开始静下心里来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发展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书籍,撰写了大量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和民族化的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刚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稼祥在1938年9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是朱、毛等领导的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国际认为中共合作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强调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问题,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委婉地表达了王稼祥动身回国前夕季米特洛夫同其谈话的中心思想,即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这一明确指示和意见,既充分肯定了中共中央路线的正确性,又肯定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说明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得到了共产国际最高领导人的承认和信服。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并在五四时期广为传播开来,逐步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革命的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对它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尽管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党内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态度,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总体上始终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重要成果,又以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包括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1949年之前的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中国实际的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