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探寻墨迹育才实验学校李君每次看到学书法的,大笔一挥,写出各种优美的书法作品时,总是对那些有着结构美、形态美的书法字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时候有着一份好奇:字还可以那样写,是不是我自己学习一下这些字体就能把字写好。多么好玩的好奇心。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有过书法练习的经历,但始终没有整理过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借着我们大讲堂安排,重新去满足这份由来已久的好奇心。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有君王的意志,有文人的情怀,有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来品味那历史的意蕴。▲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这么几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仓颉jie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线条均匀而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在《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和《说文解字》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汉字诞生。二、甲骨文▲就目前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基本认定,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大家来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字?是的,有些老师立马就看出来了,这是十二生肖中的对应文字。甲骨文作为书法字体的一种,具备相当的艺术鉴赏性。但从学习书法的角度考虑,甲骨文属于死去的古文字,目前已经被识别的甲骨文文字只有约2500多字。因为甲骨文是古文字的一种,不能随意的嫁接拼凑,对书法创作的限制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甲骨文只能是锦上添花的字体,而不能当做书法学习的主体。三、金文▲金文的产生时间,大致在甲骨文之后。甲骨文跟随殷商的灭亡而消失,金文则作为姬周时期的主要文字,历经鼎盛,一直延续到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可以说是上接甲骨,下启秦篆。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又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关系,相对更粗狂,书写相对古朴,端正且雄厚。金文本身也是古文字的一种,目前能够识别且已经识别的约有1800多字。同甲骨文一样,也是无法被重新创作的书法字体之一,也存在局限性。三、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其中“大篆”是秦统一前的六国地方文字,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针对不同的书写材料,大篆又有金文,▲籀文的区别。金文刚才说了,是写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而▲籀文的代表是保存至今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这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2013年1月1日创刊号评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小篆”▲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代表作品▲有《峄山刻石》等,除了李斯以外,唐朝的李阳冰、清代的邓石如也都是小篆大家。▲像秦朝的虎符上也刻有小篆文字。之前“大篆”的特点是古象形文字,繁复,粗犷。▲“小篆”的特点是匀称齐整,更便于书写。小篆由于比甲骨文以及金文存世字数多,书法临习创作时有一定发挥空间,所以篆书的临习余地要远远大于前两者。四、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横不平竖不直,还保留有篆书风貌。而汉隶,也就是目前所说的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的改革还有一个小故事。▲秦朝时有个人叫程邈,起初他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一个监狱里。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隶书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这个是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保存在西安碑林。它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五、楷书汉代流行隶书,汉代的钟繇在书法上又做了一个突破,创造了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是钟繇搜集了民间的写法,研究了章草的快速笔法,在隶书端庄优美的字形基础上,统一了隶书所有的横;用竖直工整的撇、捺,代替了曲圆、拖展的隶书撇、捺;加强了钩势,一种新的字体诞生。由于它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规规矩矩,所以被叫做“楷书”(当时叫“楷隶”)。他将楷书彻底与其他书体独立开来,钟繇也就理所应当的被成为了“楷书之祖”。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王羲之父子,张昶chang、虞世南、颜真卿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虞世南,余姚人。这份《破邪论序》是他的小楷作品,用笔圆润,外柔内刚,蕴藏锋芒。▲柳公权和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老师曾经临摹过他的书法作品,以骨力劲健见长。▲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方严正大,化瘦硬为丰腴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欧阳询的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线条粗壮。第一眼看上去,可能觉得没有颜体和柳体的柔和,但他却会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气势。▲赵孟頫的书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字字留美动人。六、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一些书法家都进行过行书作品的创作,最有名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兰亭序》至今不知道身处何处,传说随唐太宗殉葬。唐太宗生前还命冯承素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其笔法、墨气、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王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七、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介绍这位“草圣”给大家,他创造了“狂草”,这个《古诗四贴》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最后,给大家再猜几个字。▲有的老师已经猜出来了。再来几个。▲▲对,这就是我们学校校名的不同字体。▲有些遗憾的是实验两字的甲骨文还没有被发现。像第一个字育,甲骨文(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在“子”的头部加三点,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篆文将金文的“女”写成“每”,将写成。篆文异体字(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肉,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才,甲骨文是房柱与房梁的象形,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造字本义:立柱架梁,开始建屋。有的甲骨文与金文中的树杈模糊成实心点。有的金文将实心点写成一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实,金文(宀,家)(伫物柜)(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造字本义:家境富裕,柜中藏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佥,既验,篆文(马)(即“检”,核查),造字本义: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學,甲骨文(算筹)(六,即“庐”,表示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造字本义: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交,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双腿)(木,桎),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造字本义: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古匋字形写成左右结构。篆文与古匋字形相同。隶书将篆文的写成。感谢大家的聆听。
本文标题:追溯书法字体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