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政治/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及答案
第1页共11页…………………………………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适用年级专业:2008级各专业试卷说明: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考生应将最佳选项选择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填涂;考卷类型统一涂填[A];答题卡右侧黑色条码及其上下空白处不得有任何涂写,否则读卡机无法读取答题卡数据。每题1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以下哪个国家的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A)。A.德国B.法国C.英国D.苏格兰2.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3.马克思主义是(A)。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A.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农民阶级的利益D.实现公务员的利益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劳动是(A)。A.物质生产劳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自然活动第2页共11页6.下列体现矛盾向对立面转化思想的是(B)。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多难兴邦,居安思危C.艰苦奋斗,自力更生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A.静止B.运动C.空间D时间9.意识的本质是(B)。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10.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是变化的11.下列包含辩证法适度思想的是(B)。A.大智若愚B.物极必反C.事非经过不知难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C)。A.意识有能动作用B.认识的能动作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的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B.新事物必须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原理第3页共11页…………………………………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A.可知论的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17.从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个头、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18.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B)。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客观性19.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B)。A.从感觉、知觉到表现的过程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B.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C.是否坚持可知论的观点D.是否坚持唯理论的观点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B)。A.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B.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22.认识的主体是指(D)。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3.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24.“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C)。A.辩证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2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C)。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第4页共11页26.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表明真理的(D)。A.正确性B.科学性C.一元性D.客观性27.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B)。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改革和革命D.人们的生活需要29.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C.生产工具的水平D.生产方式的先进与否3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B)。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C.经验论和唯理论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31.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承认(B)。A.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B.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2.国体是指(D)。A.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政体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3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居于同等地位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会立即发生变化34.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35.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第5页共11页…………………………………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科学技术是(D)。A.强大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B.真实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C.新型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D.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3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D)。A.社会意识的落后B.社会体制的落后C.革命思想与反动思想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化37.“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C)。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8.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39.“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D)。A.人为因素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条件下,拔高生产关系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它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40.依据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历史可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历史。这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D)。A.一直性B.一致性C.唯一性D.统一性41.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4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第6页共11页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44.产业资本是(D)。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C.社会总资本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45.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A.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46.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47.利润本质上是(B)。A.成本价格的产物B.剩余价值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所费资本的产物4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D)。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4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A.两种劳动B.两个过程的劳动C.两次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50.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A)。A.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51.商品是(C)。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一切物品C.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52.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第7页共11页…………………………………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5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A.资本家的节俭B.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D.扩大再生产54.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55.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A.“参与制”B.同政府的“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56.垄断的形成是(A)。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57.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C)A.获得平均利润B.获得超额利润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消灭中小企业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5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C)。A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