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黄冈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类型:考试卷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童长英考试专业:全院文科考试班级:2010级一、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1.圣经记载,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B.把上帝当做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2.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反映论B.先验论C.不可知论D.可知论3.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4.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第1页共5页】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7.“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法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8.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的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的反馈。《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反映客观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D.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9.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太阳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0.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遇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苏东坡错在自己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1.“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第2页共5页】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5.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A.交换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和自然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的矛盾C.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7.“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A.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18.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有机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价值构成19.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20.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21.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22.“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价值决定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决定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2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第3页共5页】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26.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A.垄断B.剥削C.对外掠夺D.国家调节(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少选给1分,共10分)27.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联系是客观的C.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28.“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305页)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A.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支不结果的花B.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C.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主义,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29.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30.小强花50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个篮球。商店将其中的3元用于交纳税收。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3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二、辩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及其作用。四、材料分析题和计算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第4页共5页】宜则有功”。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蟠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蟠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蟠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6分)(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7分)2.某制衣厂,资本家雇佣工人40名,每小时人均工资20元,每小时共消耗生产资料1200元,每小时共生产100件衣服,每件衣服40元。试计算:(1)资本家每小时获多少剩余价值?(7分)(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6分)【第5页共5页】黄冈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类型:考试卷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童长英考试专业:全院文科考试班级:2010级一、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1—5BCACB6—10BDABB11—15BACDB16—20DDDAA21—26DDBCC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少选给1分,共10分)27BC28AC29ACD30BD31ABCD二、辩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1)错误。(1分)(2)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3分)(3)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3分)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1)错误。(1分)(2)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分)(3)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3分)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分)(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5分)【第1页共2页】2.(1)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离开相对性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同样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是不存在的。因而二者总是统一的。(2分)(2)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