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周娟平*内容提要: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区别于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批判理论体系。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和谐社会和谐思想由来已久。和谐思想在我国古代孔子那里相当“大同社会”。在西方,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德就是和谐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庸致和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典范。黑格尔则认为各种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马克思通过对异化思想的分析,指明消除异化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以唯物主义为武器,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异化思想的批判吸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创立起来的。它是一个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完整体系,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也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因此,深入挖掘和阐述马克思异化思想,借以反思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概述(一)异化劳动的概念在《哲学与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维持人生存的手段,这是由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存在物所决定的,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马克思通过分析进一步发现,形成这种“悖论”的原因是劳动本身具有异化属性,因为“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自己本身和劳动者,而且同它生产一般的商品成正比”。[1]这表明工人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该是属于劳动的,但它却与劳动分离,同时也与工人分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工人为了生活,实质上为资本家劳动,工人已经在劳动中失去了自我,变成了资本家赚钱的机器。由于劳动本身导致了自我异化与物的异化,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所谓异化劳动,就是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不仅不归劳动者所有,反而成为奴役和压迫*周娟平,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2013级研究生,学号:201321002007。[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2劳动者的异己力量。因此,出现异化的劳动失去了其本来意义上的价值,已经不再是单纯满足人的需要的工具,反而成为阻碍人生存与发展的异己力量。(二)异化劳动的根源通过分析私有财产在劳动异化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劳动异化的根源是私有财产制度。劳动的对象性之变成劳动的异化性,工人之变成异化的无产者,正是私有财产积极发挥社会经济功能的结果。马克思说:“私有财产周围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同劳动、自己的产品和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同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2]在劳动的异化中,工人的“这种劳动不属于他,而属于别人;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别人”;而就劳动产品而言,“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3]这里的“另一个人”显然是指资本家,而工人的劳动及其生产的产品之所以会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这是私有制,也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果,是由于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而造成的现象。二、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理应与工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4]“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5]因此,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与自己相对立,劳动者成为他自己的产品的奴隶。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是在肯定自己,而是在否定自己。工人制造产品不是为了自己,劳动所获得的只是维持生存的微薄的工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者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者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6](二)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按马克思的观点,本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是其内在的东西。真正的劳动乃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异化劳动中,劳动本身对劳动者来说变成了某种外在的和异己的东西,劳动者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受强制、痛苦的感觉。劳动不是自愿的,是强制性的,劳动变成生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自由和自觉的活动。工人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但所能获得的仅仅足够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变成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身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劳动对工人来讲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马克思指出,要是劳动没有强制性的话,“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3劳动”。(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它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是类的存在物。”人作为类存在物,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改造对象世界,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才是人的类生活。而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的生产活动,变成人的异己本质,变成压制劳动者的力量,变成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7](四)人的自我异化在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在类的意义上,人都是平等的主体,而“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由于劳动产品和劳动行为本身都和劳动者相异化,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尊严。劳动已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的生活需要,而是变成了单纯的谋生手段,变成了仅仅为了满足直接肉体需要的动物式的生产。“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把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马克思指出了人同他的类本质的相异化只有通过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即人与人的异化。[8]马克思指出,“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三、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如前所述,马克思以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为出发点,由表及里、从浅入深地揭示出异化的本质---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这四个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之处。与这四方面相对应的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间的不和谐,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矛盾、各类不和谐现象的集中体现。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克服异化的途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铲除了异化产生的根源问题,异化被扬弃,因此,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这也是马克思希望看到的和谐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具体体现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次提到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者被他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所统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到,劳动产品与其说来自于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还不如说来自于自然。因此,我们可以说劳动产品来源于自然,那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劳动者与和他异己的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而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也可以认为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个不和谐表现为劳动者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到自身外的世界也就是自然界之中,通过自身的劳动从自然中不断获得劳动产品。但是马克思[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任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4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随着人愈发深入地占有自然界,人就愈发远离自然,自然逐渐不再为人提供生存的必需品,也逐渐不再成为人劳动的对象。这说明人的主观意识越强烈的想操控自然,但却能够控制自然的部分越少。在这一循环里,人在自然界中越陷越深,最终反被其控制,无法自拔,成为自然界的奴隶。第二个不和谐表现为统治阶级对自然的掠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中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露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贪得无厌的本性使其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榨取,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例如,农业资本家从土地所有者的手中租来土地交给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者进行生产,为了在租种期间获得更高的利润,他们必然不顾生态的平衡、不顾可持续发展而只重视收益。由于没有合理的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越来越贫瘠,这时农业资本家在合约到期后不再续租,转向另一块并未遭受野蛮开发的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在这种恶劣的循环过程中,土地遭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害,自然生态也被破坏的更为严重。[9]另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资本家把产自于自然界的生物也占为己有,转换成创造利润的来源。马克思以猪毛菜为例,揭示了这种现象,猪毛菜适应性、再生性及抗逆性都很强,是生命力极为坚强的植物,广泛生长于世界各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也可用于制造玻璃和肥皂。猪毛菜生长在田间地头,无需人工照看,也不用施肥浇水,但是资本家却把生长猪毛菜的土地归于需要投入生产资料的农田,同样要求缴纳地租。2.劳动过程及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人自身的不和谐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作为人的本质出现的,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活动。人通过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人们通过劳动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创造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
本文标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