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述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的总结,又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终结,而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起点。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课题,总结和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⑶事实也证明,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不断发展着。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就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经验,形成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基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等等都作了全面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推向新的阶段,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江泽民为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⑷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背离和败坏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坚持与发展相结合,要坚持就必须发展,发展才是坚持的正确途径,离开发展谈坚持,结果只能是窒息和扼杀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⑵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实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哲学上的贡献在于:第一,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第二,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第三,强调发展的观点,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第四,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掌握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⑴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纯粹静止是不存在的。同样,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纯粹运动也是不存在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片面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过来片面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则会导致绝对主义和形而上学。⑵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勇于变革现实以推动事业发展,又要注意保持稳定以巩固变革的成果。首先,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局面无法进行改革,也就不能顺利发展。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保持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其次,改革、发展是稳定的必要条件,不改革、不发展就无法保持真正持久的稳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修改和调整,使之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所以,从思想方法上讲,看不到运动、发展,片面求稳,不能随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思想,就会跟不上形势,犯保守落后的错误;相反,不考虑社会稳定,片面追求高速发展,不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的关系,就会欲速则不达,反过来制约改革的推进和进一步发展,犯急躁冒进的错误。2.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试述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意识的能动性(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这是人根本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①①《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的。人们在实践活动前总是预定计划、方案,等等,正如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②第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自觉的过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预见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运用规律,根据主客观条件,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第四,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意识通过意志、信念和情感等形式,对人的生理功能起着调节与控制的作用。“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等,都说明了意识对人的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要使意识的能动性变成现实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和条件,这就是:第一,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精神的东西变为物质的东西,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意识的物化是双重的: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实践;再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与物质技术条件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科学设施越先进,越能增强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同样,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越先进,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越强大。可见要使意识转化为物质,必须通过实践这一途径,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意识的能动性都不能实现。总之,意识对物质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3.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主张:一、世界只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只能是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不过是物质及其属性、关系的具体表现。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即物质世界表现形式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但都统一在客观实在性上。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为前提的。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静止的、僵死的统一,而是运动的、发展的统一。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⑴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观察事物、想问题、办事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等,都必须立足于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客观决定主观,而不能主观决定客观。⑵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预测新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趋势,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照搬照抄。⑶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性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而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蛮干。总之,实事求是既是一个唯物主义命题,又是一个辩证法命题,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44..试试述述客客观观规规律律性性与与主主观观能能动动性性的的关关系系及及其其实实践践意意义义。。⑴⑴客客观观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主观能动性指意识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能动性。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也不能改造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越是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违背规律,热情越高,干劲越大,失败就越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人们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感知的,只有反复实践,经过科学分析才能透过现象认识和掌握规律。而要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大胆创新精神,保持旺盛的工作
本文标题:马哲论述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