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设计者韦永国单位(学校)内黄县高堤乡第四小学授课班级五年级(1)班章节名称长方体的体积学时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第二学段:二(一)9,(二)7;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一)(二)(三)(四)本节(课)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特征前一节课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对“空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之经历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第2题中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说出其体积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该可以理解并认可,但对体积公式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具体问题时书写单位名称估计也会不太习惯。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2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空间观念。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注重学生对推导过程的理解,多次反复推导,让学生切实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学生练习,熟练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2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1课件2~6(图片、文字)课件7、8(图片、文字)课件9~12(图片、文字)课件13、17、23(图片、文字)课件14~16,18、19(图片、文字)课件20~22(图片、文字)展示课题巩固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导入新课推导公式总结公式公式的应用公式的应用BBBE、F、GKG、HHGGHEFHH激发兴趣进入课题巩固知识进入课题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学以致用,加强对公式的理解丰富课堂知识1分6分3分10分2分12分5分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长宽高体积431123221212111262112432243321854360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学生板书(课件14右题解答)V=abh=6×2.2×0.4=5.28(立方米)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一、巩固知识,创设情境二、引入新课三、探索新知四、课堂练习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第2页结束始开始开始教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及体积单位展示图片,文字,巩固体积概念及单位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及课件展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图片、文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展示用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图形在教师的引领下分组讨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尝试总结规律展示图片,公式学生总结,分组交流板书公式,强调应用展示例题尝试解答,交流方法分析题意出示练习题学生解答,相互评价总结活动结束教师判断判断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12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巩固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2、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导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性评价1、学生对知识的总结不够自信,不能完整表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2、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较高。3、练习题的解答完成情况较好。4、学生作业情况较好。5、个别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时,算成了表面积,可见其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仍需加强练习,多做巩固。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因为在本节课中,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观察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就能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中长、宽、高的关系,进一步的揭示了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但是,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且汇报习惯不是很好,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本文标题: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