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长沙云翼~麓郡第4次周考生物试卷
试卷第1页,总6页2014-2015学年度麓郡高复第四次周考生物试卷考试范围:酶与ATP;总分:90分;考试时间:45分钟;命题人:黎勇1.细心做题2.工整书写第I卷(选择题)1.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2.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酶在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C.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D.只有在细胞内部,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3.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4.海洋中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A.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B.热能转变而来C.光能转变而来D.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酶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激素可以影响靶细胞内酶的合成C.并不是所有的活细胞都存在酶D.酶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变性而失活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试卷第2页,总6页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有氧呼吸中第三阶段合成的ATP最多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7.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大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其活性B.都只能催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C.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D.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具有高效性9.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ATP的水解B.葡萄糖的分解C.淀粉的水解D.脂肪的水解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酸和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时,底物和酶分别置于相同温度处理后再混合C.醋酸菌体中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D.酵母菌的线粒体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人体内的酶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成分是核苷酸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代谢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⑨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①②⑤⑥B.③④⑧⑨C.②③⑥⑦D.④⑤⑥⑨12.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ATP在细胞内数量较多B.ATP中高能磷酸键很稳定C.ATP中高能磷酸键储存能量多且很不稳定D.ATP是生物体内惟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试卷第3页,总6页13.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14.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温度升高A点上移B.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C.曲线1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D.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15.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温度(℃)20406080100结果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14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促使牛奶凝固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确定最适温度16.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2分子葡萄糖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17.下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B.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C.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试卷第4页,总6页18.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19.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20.如下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下移,d点右移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试卷第5页,总6页第II卷(非选择题)21.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填字母)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上移/下移)。(2)图2曲线a是在最适温度与PH条件下测得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底物浓度为S2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3)若曲线b是某同学改变温度后测得的曲线,则说明酶具有的特性。(4)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化学反应。22.Ⅰ.下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研磨液可以用________来代替。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4)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Ⅱ.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试卷第6页,总6页组别处理培养温度/℃1蒸馏水浇灌257.32①②9.430.5mmol/L水杨酸浇灌510.341.0mmol/L水杨酸浇灌511.651.5mmol/L水杨酸浇灌513.662.0mmol/L水杨酸浇灌58.572.5mmol/L水杨酸浇灌57.983.0mmol/L水杨酸浇灌56.5(1)表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2)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5℃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2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1页,总5页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高,在相关酶作用下会转化为不甜的淀粉,在沸水中酶活性被破坏,不能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故D正确。高温会破坏酶活性,故A错。高温主要破坏蛋白质结构,故B错。发芽淀粉会转化为可溶性糖类,故C错。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2.D【解析】试题分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RNA成分的酶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正确;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比如消化酶、溶菌酶等,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酶的概念、本质等的理解情况。3.B【解析】试题分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无论细胞分化到何种程度,某些基本的代谢是细胞所共有的,如细胞呼吸需要呼吸酶,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故A项正确;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强,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故B项错误;酶在生化反应中起着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C项正确;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作为催化剂,而在另一些化学反应中,则可作为底物被相关的蛋白酶水解,如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D【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化学能,再供给生命需要,故A错。热能不能再利用,故B错。绿色植物才能利用光能,动物不能,故C错。ATP水解为ADP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B【解析】试题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故A错误;激素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故B正确;所有的活细胞都存在酶,故C错误;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降低,如果适当升高温度能恢复活性,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B【解析】试题分析: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和一个核糖构成;B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与ATP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答案第2页,总5页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7.B【解析】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项
本文标题:长沙云翼~麓郡第4次周考生物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5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