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2乐音同步学习全方位突破(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1乐音答案:(1)频率(2)快慢(3)赫兹(Hz)(4)音调(5)频率(6)高(7)低(8)强弱(9)振幅(10)大(11)小(12)不同(13)音色(14)20(15)20000Hz1.音调音乐课上老师用钢琴奏出优美的乐曲。我们知道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那么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下面通过一个实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实验器材】钢尺一把【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将钢尺用手压在桌边,露出5cm,用手拨动使其振动,用耳朵听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2)再将钢尺用手压在桌边,露出10cm,用手拨动使其振动,用耳朵听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3)再将钢尺用手压在桌边,露出15cm,用手拨动使其振动,用耳朵听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次数123直尺振动的长度5cm10cm15cm直尺振动的快慢快较快慢音调高低高较低更低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其振动的快慢有关,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振动得快,音调高。(1)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2)音调: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乐音一个特性。音调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谈重点三点理解声音的音调(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送到示波器上显示,乙图中的音叉B发声的音调高与甲图中的A音叉,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较密。(2)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例如笛子是靠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用手指按住或放开它上面不同的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尖与细来比较音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声音尖的音调高,如成年人女的比男的音调高;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例1】(江苏盐城)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解析:硬卡片拨动每一根木梳齿时都会发生振动,连续拨动木梳齿时卡片会连续发出声音,卡片在木梳上划动速度较快时,卡片的振动频率会明显加快,从而使音调升高。答案:A2.响度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探究实验】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设计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3【现象分析】敲击音叉时用的力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就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角度也就越大。【归纳总结】: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上述实验中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此时听到的响度也变大了。上述实验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析规律理解响度大小的两个因素(1)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2)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来减少声音分散,使声音集中传播来增大响度。【例2-1】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某人逐渐远离,则人听到的声音()A.音调逐渐降低,响度逐渐变小B.音调逐渐降低,响度保持不变C.音调保持不变,响度逐渐变小D.音调保持不变,响度保持不变解析:当声源的振动情况不变时,表明声源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不变。当人和声源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时,人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都不变。当人逐渐远离声源时,人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仍然不会变化,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有分散,人听到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小。综上所述选择C。答案:C辨误区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乐音中的音调、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物理意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频率则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声音的粗细)。(2)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振动频率小,音调低;振动频率大,音调就高。响度则与发声体振动时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3)发声体远近:响度跟距发声体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声音就越分散,人感觉到的响度就越小,声音越小;反之人感觉到的响度就越大,声音越大,声音更强。【例2-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4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易错答案】B或C或D【纠错剖析】分析此题时,一定要明确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选项易错角度纠错剖析B本题中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低”和“高”专指音调的高低,由此可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女高音仅是伴唱,响度不能太大,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更何况本题明确指出女高音“轻声”伴唱,既然是“轻声”,则响度不宜过大紧扣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从音调和响度的含义去区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声音的粗细);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CD【正确答案】A3.音色声音的特色叫音色。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也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声”,即音色不同,听到说话声便可辨别是谁。理解音色影响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例3】(福建福州)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解析:不同的乐器通过控制,可以发出相同响度或相同音调的声音,但是由于不同乐器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出不同的发声体。答案:C4.超声波与次声波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虽然人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是某些动物可以感受到超声波或次声波。例如狗能感受到几万赫兹的超声波,也可以感受到15赫兹的次声波;蝙蝠能感受到十几万赫兹的超声波,在飞行中能利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或捕捉食物。5.声音的波形图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就能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1)(如图所示)图形曲线中的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波线越密集,表示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2)(如图所示)波峰或波谷偏离中线的距离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表明声音的响度越大;5(3)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色是不同的。即便是响度和音调相同,其波形图也是不同的。【例4】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B.人不能发出次声波C.超声波传播的速度超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传播的速度D.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速解析:A×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B√人的发声范围是85~110赫兹C×超声波也是声波,和其他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D×次声波也是声波,其传播速度与声速相同答案:B【例5】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解析: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从图甲和图乙上看出现的波峰的个数相同,即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图乙和图丙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答案:甲乙乙丙6.乐器音调的控制方法对于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来说,在长度和张紧度相同时,较细的弦振动的频率大些,发出声音的声调高些。在长度和粗细相同时,张得越紧的弦振动时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高些。在粗细和张紧度相同时,较短的弦振动的频率大些,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些。即弦乐器中长而粗的弦发出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出的音调高;绷得不紧的弦发出的音调低,绷紧的弦发出的音调高。对于笛子、箫等管乐器来说,其发声体是管内的空气柱,其空气柱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相反振动的空气柱越短,振动时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演奏者会用手指控制管乐器上的小孔来控制音调。析规律弦乐器与管乐器音调高低影响因素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弦越细、越紧、越短,音调越高。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例6-1】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如图所示),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6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解析:因为水瓶里有空气柱,灌水时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变短,因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频率也发生了变化,即音调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高,凭经验就可听出当水被灌满时是什么声音。答案:A【例6-2】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解析: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的,长度不同的空气柱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从而音调不同,空气柱越短的振动越快,即音调越高。答案:(1)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2)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提示:此题考查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振动体越短、越紧、越细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则相反。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音调不同的各种声音。
本文标题: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2乐音同步学习全方位突破(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6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