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问题正确认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讲,三者间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具体地讲:1、武装斗争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支柱,是“工农“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背景: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贺、叶、朱、刘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湘赣边(文家决策、三湾改编)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星火燎原:到1930年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星星之火,开始发展为燎原之势点燃星火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毛会师,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政权背景:①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②1930——1931年,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931年冬,制订了宪法大纲。土地革命土地革命①内容: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②路线:依靠、联合、限制、保护、消灭,变为。③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分到土地;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经济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也兴办军需和民用工业,以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2武装割据”的中心环节。离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和巩固。2、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广泛发动群众,就不能取得革命战争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武装斗争就会失败。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据地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不能巩固和发展。3、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就会失去依托,就会变成流寇主义,不可能长期存在,土地革命的成果就得不到保障。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和结果原因:外因:1927年日本的“东方会议”就确立了先占领中国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促使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侵华战争,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又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内因:蒋介石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结果: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扶植废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日本背景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侵略中国方针为摆脱经济危困扰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简况:1931年9月18日,沈阳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发动群众斗争,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2、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结果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3、抗日联军组成:抗日游击队→抗日联军(1936年)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4、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时间:1932年地点:上海主席:宋庆龄5、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领导人:冯玉祥、吉鸿昌战果:收复多伦败因:日伪军和国军勾结6、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李济深简况: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在蒋介石的夹攻下失败3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重要步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还开始打破了华盛顿会议所维持的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日本的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第四节红军的长征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问题1、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1935年1月。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及其意义怎样?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开始长征。红军的长征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背景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背景时间:1933年2月原因:周、朱抵“左”倾错误指令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原因:“左”倾错误军事方针时间: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左”倾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全面贯彻蒋介石发动规模空前的“围剿”进攻:冒险主义防御:保守主义退却:逃跑主义红军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过程:1934年10月,初期受挫→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意义:三条(略)四项内容三大意义4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③长征途中,中共宣传了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问题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爆发及各方的态度;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影响?背景: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新高潮。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红军与东北军、17路军实现停止内战,团结抗日。3、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学良、杨虎诚执行剿共计划。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双十二事变”。各方态度:张学良、杨虎诚:逼蒋抗日。亲日派:何应钦讨伐张、杨,扩大战争。中共: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团结抗日。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影响:①显示出全国各阶层和国民党爱国人士,要求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②中共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充分表明了团结抗日的诚意。③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制定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①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发生:1935年12月9日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和平解决:亲日派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各方努力,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背景:1935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政策背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西北实现联合抗日5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二、重点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呼声。②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③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⑤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⑥1936年张、杨在西安发动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经过中共等多方的努力,得到了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⑦1937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蒋介石也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⑧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⑨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⑩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分别发表抗日通电与谈话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根据两党协议,改编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日寇疯狂进攻国民党共产党华北:平津→太原(平型关大捷)华东:上海→南京→徐州(台儿庄战役)华南:广州华中:武汉积极抵抗:组织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片面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导致战场失利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时间、内容)首战取得大捷:平型关大捷(1937)开辟敌后战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总后方:陕甘宁边区发表《论持久战》(时间、内容、意义)国共两党抗战全国抗战开始:七七事变(背景、时间、经过、影响)6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结构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结构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间:1938年秋,广州、武汉失陷后殖民统治汪伪政权建立时间、地点:1940年3月,南京性质: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表现: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劳动力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目的:肃清抗日力量,实行恐怖政策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背景灭亡中国方针未变加紧诱降国民党表现转变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日本积极反共:两次反共高潮独裁统治: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经济垄断: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对外:消极抗日: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抗日力量发展原因日:战线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威胁中:正面败退,抗日力量需积蓄表现: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中共:主要兵力进攻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经济掠夺奴化教育表现:建立殖民化教育体系;宣扬封建道德目的:摧残民族意识,实现同化政策残暴统治人民反抗中共的领导各种形式的斗争对内7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问题1、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目的、措施及其意义?目的:为了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措施:①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③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整风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右”的错误,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胜利原因: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③中共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抗日武装抗击牵制着大部分日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④海外华侨,世界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英美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日胜利的进程。意义:①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全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②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证明了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会考复习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