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一历史教案商鞅变法
1选修一第四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在考试大纲中明确为古代的重大改革的考试内容之一,本课分为变法的前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收富国强兵之效、商鞅虽死,秦法未亡这几目,概括为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变法的效果三部分,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讨,使学生大致掌握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思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变革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奏效的原因的能力以及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状况,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教育。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四、教学方式与用具采用教师讲授、提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师分析为主,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秦国一代代的国君的努力分不开,每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国君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措施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学习过“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知道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广阔的疆域上存在着其他的割据2力量,和秦国一起,被称为战国七雄。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前100年,秦王嬴政的一位先祖秦孝公登机即位,秦孝公在位时期,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七雄分别是齐、楚、燕、秦、赵、魏、韩,而战国在七雄之中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在七雄争霸战中被别的国家吞并,但秦国最后却没有被吞并,反而出现了“秦王扫六合”这样的历史,这与在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有很大的关系,那商鞅变法是怎么回事呢,其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最后取得了什么效果呢,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就一起来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学习一下有关商鞅变法和秦的强盛的有关内容吧。(课件演示标题:第四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讲授新课(一)变法的背景1.课件展示战国时期形势图,同学们,大家请看屏幕上的战国时期形势图,仔细观察图中秦国所在的位置,然后结合书本内容:变法的前夕的内容,思考后回答:商鞅变法之前的背景如何?(由学生自行阅读、思考然后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出变法的背景)。然后由教师逐步讲解。2.首先,第一个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处于西部边陲,地广人稀,落后于其他诸侯国;落后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我们书本上有说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然而诸子中没有一个秦国人,甚至到了公元384年,在秦国还有人殉的事件发生,这都说明秦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六国。(课件展示战国七雄实力比较)因而秦国的落后成为商鞅变法的背景之一。(课件演示: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国)而正是因为落后,秦孝公又是很有能力有抱负的国君,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萌发了变革图强的决心,所以变法的第二个背景我们可以归结为: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要求变法图强。(课件演示)秦孝公决心变法,就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在身边辅助,帮他谋划变法的具体做法,于是秦孝公在秦国下达了求贤令,优待人才。这时候,商鞅来到了秦国,变法的主角出现了。(课件展示有关商鞅的画像以及文字材料内容,让学生更加了解商鞅其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商鞅,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幼好刑名之学,尊崇李悝的学说,立志革新政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商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课件展示法家思想的大概内容)我们知道,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了赢得争霸战争3的胜利,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奖励军功等,法家思想就直接产生于各国的变法活动中,各国通过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富国强兵,吞并别的诸侯国。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了他的法家变法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变法。但改革就是要把现在的或者过去存在的不合理的不利于发展的制度和部分内容进行改造,所以变革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商鞅进行变法时也遇到了来自保守势力的反对,这些保守势力大多是旧贵族,官位世袭,势力强大,商鞅实行新法,必定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影响,变法之前,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与旧贵族进行思想论战,向他们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为变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所以第三个背景可以归结为: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课件演示)3.除了以上几个背景之外,还有一个背景,是书本上没有讲到的的。(课件演示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其它国家的变法,指的有什么内容呢?课件展示: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这几个诸侯国的变法同样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为争取国家强盛而开展的,都曾经使得国家富强起来,但是他们的改革又都是不彻底的,最终并没有成功,商鞅在变法之前,已经部分地吸取了这些诸侯国的变革经验。过渡: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商鞅在公元前356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商鞅变法的措施。(二)变法的措施1.大家阅读课本然后想一下屏幕上的问题“为吸取周天子弱干强枝的深刻教训,商鞅想出了哪些方法在政治上加强对地方和人民控制?”(可由学生思考并集体回答后演示:政治上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设立和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它与西周的分封制相比之下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展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分封制之下,国君虽然处于最高的领导地位,但国君把土地,地方权利分给诸侯国,由诸侯国自行决定自己地方的管理人员和统治方式。而郡县制之下,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国君一人,这样就使得中央权利得到了强化。2.下面大家阅读教材P22第3、4段,思考屏幕上的另一个问题:兵马未动,粮4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可由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学生回答后演示:经济上废除井田,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书本上讲到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封疆”就是指各级贵族所占有的井田界限,而阡陌指的是井田中间的田埂部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正式废除了就贵族井田制,这是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才做到了这点,说明变法是比较彻底的。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从而可以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这是废除井田制的作用(课件演示)而奖励耕织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书本教材,(朗读总结如何奖励耕织及其作用)最后统一了度量衡,度量衡是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物体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图片展示度量衡:商鞅方升,统一了度量衡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提问学生后课件展示: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经济上还有一个变法措施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字面上好理解,就是重视农业,打压商业,提问: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在课件上展示原因:a.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b.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c、有利于中央集权,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3.军事上的变革,课件展示问题情境: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可由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后课件展示军事上的措施)1)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什么是世卿世禄制呢,在中国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采用过各种方式,建立过各种官吏制度选拔其所需要的人才。夏、商、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均为血缘世袭关系,难以得其优秀人才,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风”老百姓的儿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奖励有军功的人,打仗立功的人,获得爵位,享受特权,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又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课件展示5秦国武士复原图)2)但在奖励军功的同时,商鞅也严肃军纪,使用严刑酷法,对那些战斗中退缩的士兵或者根本不想去打仗的人进行残酷的惩罚,所以说,如果在当时你是秦国的士兵的话,即使你不想去参加打仗,你也很难存活。这体现了商鞅的一种尚武精神(课件展示武士斗兽纹铜镜)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什伍连坐制度是将民户按什伍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要他们互相监视,纠举“奸人”,隐匿不报者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这是商鞅为防止和打击民众的反抗活动而采取的措施。这样就可以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课件演示:军事上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严肃军纪)4.思想文化控制:轻罪重刑,焚烧诗书。在思想文化上商鞅采取了了轻罪重刑的措施,就连弃灰于道路也要被处于死刑。焚烧诗书,指的是焚烧以礼乐诗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5.最后大家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变法措施的表格。变法领域具体措施作用军事实行军功爵制度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极大的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用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政治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思想文化轻罪重刑,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过渡:商鞅经过了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对秦国到了什么作用?最后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商鞅变法的结果以及评价(演示标题)(三)变法的结果及评价1、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看书本上“收富国强兵之效”的内容,大家齐读第三目6前三行有关商鞅变法才成效的内容(课件展示秦调兵虎符及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展现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2.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但商鞅本人的下场却是不得善终,计算一下,从变法开始的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38年,已经是多少年了?对,18年。改革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了,主要是谁持反对态度?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即使在前面和旧贵族进行了思想论战,却仍然处处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再加上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主张使用严刑峻法使反对力量屈服,因而会得罪不少人,18年了,商鞅的处境仍然很危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曾受到变法打击的旧贵族唆使太子驷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闻讯出逃,到边关一客栈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拒绝商鞅人住。商鞅到魏国,魏国记恨他,拒绝接纳。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兵败被杀,秦惠文王还下令车裂尸体、诛灭商鞅的家族老小。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没有被废止,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起作用了,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评价商鞅的变法,现在每两组同学为一大组,分别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方面总结,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然后分别请出两方同学代表在黑板上列出积极和消极影响。不足时教师再补充。六、配套练习与课后探究(一)课件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教案商鞅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