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2
上饶县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王榴英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农历新年是数以千万计的在外上学、务工人员回家团聚的日子。与中国人回家过年这一文化传统联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B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2、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DA、掌握财政B、管理军事C、裁决政事D、监察百官3、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CA.兄弟情谊B.爱屋及乌C.分割实力D.分封爵位4.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CA.分封制B.察举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D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6、“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群体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出现在AA.伯利克里时期B.庇西特拉图时C.梭伦统治时期D.亚历山大时期7、“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B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8.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CA.《十二铜表法》B.习惯法C.《民法大全》D.公民法9、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D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10、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C英国议会大厦清军机处A.决策形式不同B.人员选拔不同C.机构性质不同D.行政方式不同11.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BA、两党政治B、分权制衡的原则C、国会至上D、联邦制12.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B①没有直接立法权②不对国会负责③由选民间接选出④是国家元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是在CA.18世纪中期B.19世纪初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14.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D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5.18世纪的德意志诗人席勒曾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人物是CA克伦威尔B拿破仑C俾斯麦D希特勒16、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A、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D、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17.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B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8.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DA.创立拜上帝教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永安建制D.颁布《资政新篇》19.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B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2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B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21.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C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2.在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C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23.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能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C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B.解决了民生问题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实现了工农联合24.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标志长征取得了初步胜利C.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25.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节目,地点最好选在哪个地方?DA.贵州遵义B.陕西延安C.陕西洛川D.甘肃会宁上饶县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题卡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同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6分)(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材料二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材料四“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康熙皇帝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2分)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1分)(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2分)它体现出什么特征?(1分)(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4分)(4)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5)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1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1分)2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请回答:(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2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4分)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DCCDABCDCB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CABDBBCCCBD二综合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26(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2分);缺乏人才(2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2分(4)特点:主权在民;2分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5)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2分27(1)《权利法案》(2分);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1分)(2)《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分)(3)同:都是君主立宪制。(2分)异: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2分)(4)英王是世袭的,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但受议会限制;美国总统由全民选举,与国会既分权又制衡。4分(5)“朕”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1分)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1分)28(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4分)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