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历史素质评价(必修一)
1高一历史素质评价(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王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3.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及其创建者分别是A.西周、周武王B.秦朝、嬴政C.西汉、刘邦D.北宋、宋太祖6.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汉武帝建立了A.郡县制度B.刺史制度C.科举制度D.选官制度7.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的权力,防止分裂割据③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日趋严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8.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机构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9.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诸侯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1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字12.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21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1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17.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8.北京孔庙(图7)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19.“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20.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21.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①两汉时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④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统领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2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32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26.图1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图1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7.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8.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29.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3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3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4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32.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3.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3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35.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说明周王对于贵族的重视3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血缘关系B.等级关系C.臣属关系D.政治关系37.周封伯禽于鲁,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的小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小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8.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明夏商、周A.统治的时间都不长B.礼仪完全不同C.制度毫无共同之处D.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39.下列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B.“别黑白而定一尊”C.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D.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40.下列不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A.大规模移民B.自称始皇帝C.修建长城D.统一文字4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42.元人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内”指A.大都B.河北、山东、山西C.大都河北、山东、山西D.大都、西藏4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说明A.应坚持实行科举制,选拔高素质的人为官5B.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政府要开拓财源,增加收入44.元朔二年(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其计。”主父偃之计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D.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4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46.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48、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49.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50.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1.2009级高一历史素质评价(必修一)参考答案1.B2.A3.B4.B5.B6.B7.B8.A9.B10.B11.B12.C13.C14.D15.C16.A17.C18.D19.A20.B21.A22.D23.C24.C25.A26.B27.A28.B29.A30.D31.D32.D33.D34.B35.A36.B37.C38.D39C40B41A42C43B44B45C46C47D48.A49.D50.B51.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素质评价(必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