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网络课教学设计安徽师大附中闪笛章一、课标要求及注意问题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该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注意问题如下:1、“简易天气图”是指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对高空天气图不作要求;2、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但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不作要求;3、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友谊赛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4、注意问题: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气团、锋面的概念、分类;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2、从气温、气压、降水、湿度、风等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据锋面图能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其移动中的天气特点;据气压图能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读懂简易天气图。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的原因。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3、结合我国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三、教学重点1、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气过程;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教学难点1、冷、暖锋的判别;2、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的旋转方向。五、教学设计思想常见的天气系统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高考中也经常涉及。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动画演示,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表现出来,形象的、生动的、直观的内容更能让学生接受。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特点,注重资源的整合。互联网资源共享、浩瀚的特点,虽然提供了学习的资源环境,作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以及资源本身的实用性、针对性问题,让学生无边际地搜索、查找,作为课堂教学绝对不可。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资源的整合,尤其应重视原创性资源的建设。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且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课堂,在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须做好地精心的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应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六、教材内容处理1、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冷锋和暖锋的气流运行方向、锋面形成过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等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对比讲解,便于学生观察理解;2、气旋、反气旋部分运用动画进行讲解(低压部分由教师示范讲解,高压部分由学生模仿讲解),这样既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七、学生情况分析网络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自由搜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能一切都替学生“包办”。同时资源的整合也不宜过细、过多,那样就把学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也就失去了学生的“自主性”。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八、教学方法1、网络环境下搜索浏览、协商讨论、讲授辅导型教学方法。2、指导观察法:重点讲解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3、问题探究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4、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九、教学用具:多媒体网络教室十、课时安排:2课时十一、教学过程1.情境设计主要资源辅助资源资源效用视频《天气预报》美国大片《龙卷风》片断视频《寒潮》等锋面图片台风云系通过直观的视频、图片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天气演变的过程及其成因,尤其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的视频播放,更贴近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问题探究主要资源辅助资源资源效用Flash动画《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联机讨论学生演示课堂BBS寻求帮助利用相关资源,主要是利用形象、直观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探究冷、暖锋面系统的成因及气旋、反气旋的成因,分析在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的差异,进而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再通过给学生提供在线随时交流的自由学习的环境-[课堂BBS论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随时沟通,通过匿名或呢称的方法登录也利于摒弃了师生间的隔阂。在遇到难题时可适时获得“帮助”。通过会话交流、协商合作,形成共识,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达成目标。3.迁移创新主要资源辅助资源资源效用视频资料《台风》《寒潮》《洪涝》网络资源在探讨了天气系统与天气特点成因的一般性规律之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特定情境下的具体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效果不在于最终能否完成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分析的思维过程的训练和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4.随堂检测主要资源辅助资源资源效用《在线检测》题库网络资源通过在线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弥补。课后可通过Email随时与老师交流,把课堂向外延伸。在时、空上体现教学的开放性。5.拓展延伸主要资源辅助资源资源效用视频《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华北地区干旱》录像资料图片资料文献资料相关网站结合整合的辅助资源或自由搜索、浏览,可使感兴趣的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就与本节相关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华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等,形成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体现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全方位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流程图环节教师操作及指导学生活动意图及依据导入今天天气如何,近段时间的天气如何变化?视频《天气预报》美国大片《龙卷风》片断视频《寒潮》等学生回忆过去几天的天气状况,增强感性认识直观的视频、图片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天气演变的过程及其成因,尤其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的视频播放,更贴近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知识探究1、提问:①气团是什么?按性质如何划分?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一侧?2、教师说明:气象学上将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这便是我们今天介绍的第一类系统——锋面系统。3、教师讲述:生活中当锋面形成因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发生移动,降水区也随之推移。一、锋和天气4、〔播放冷锋形成的动画①〕观察动画,阅读教材2.19示意图,讨论回答问题:〔问题探究〕(1)何谓冷锋?他们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2)绘制冷锋符号,指出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降水区域在什么方向?(3)锋面天气状况如何?5、(播放动画②)据动画回答问题: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城市的天气状况如何?6、〔播放暖锋形成的动画③〕观察动画,阅读教材2.20示意图,讨论回答问题:〔问题探究〕(1)何谓暖锋?他们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2)绘制暖锋符号,指出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降水区域在什么方向?(3)锋面天气状况如何?7、〔播放动画④〕据动画回答问题: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城市的天气状况如何?①学生观察图面变化②引导分析、讨论气团概念、气团交界面产生降水的原因③引导认识锋面及形成的天气④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并分析锋面的类型⑤学生讨论两幅图中降水区域的异同(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①动态形象地展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变宏观为微观的可视现象;②对于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适时点拨指导;③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④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8、教师根据学生所答,介绍锋面上的两种类型并说明。⑴冷、暖锋的形成、区别和表示符号;⑵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面上的暖气团均作上升运动,当水汽充足时,锋面上常有阴雨天气;⑶锋前、锋后的概念。9、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内容,可用多媒体完成表格内容。类型形成天气变化俗语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后)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前)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一场春雨,一场暖”10、巩固练习⑴学生列举出我国因锋面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现象。⑵完成课本第45页的“活动”11、事例巩固:寒潮及其危害。⑥引导学生分析锋面移动时某个地方所经历的天气变化;并经讨论后完成表格内容⑦学生举例和学生练习反馈练习小结转承:多媒体画现展示台风天气图,并问这种天气是否是锋面系统造成的?转入第二类天气系统教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图形展现。2、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分析上图。(一).低压(气旋)系统(播放动画⑤)仔细观察,低压系统气流形成动画,回答问题:〔问题探究〕1、中心气压高低状况?水平气流运行、垂直气流运行状况?2、气旋与低压系统如何区别?3、怎样迅速判断气旋方向?请用手势简单表达出来。4、绘制低压系统(气旋)气体流动图,分析低压系统(气旋)对天气的影响。(练习绘制地理图表,理解低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二)、高压(反气旋)系统〔播放动画⑥〕仔细观察,高压系统(反气旋)形成的动画,回答问题:〔问题探究〕1、中心气压高低状况?水平气流、垂直气流运行状况?2、高压系统与反气旋如何区别?3、怎样迅速判断反气旋方向?请用手势简单表达出来。4、绘制高压系统(反气旋)气体流动图,分析高压系统(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学生通过判断否定学生分析:①气压类型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③水平气流状况④垂直气流状况——天气特点台风平面图及剖面图展示学生对比学习学生完成总结学生练习指导学生讨论回答①教师设计小步子程序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②学生画气旋图,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③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5、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中心气压气流运动方向天气状况实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气旋低压辐合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压辐散下沉晴朗秋高气爽过渡说明: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为标准的圆形,而多是不规则的形态。1、教师说明:低压槽的概念(甲、乙)——类推:高压脊的概念。2、教师小结请你当天气预报员:预报芜湖市未来24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