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405)学科专业简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交叉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主要研究各种重大灾害的成灾模式、破坏作用和毁损效应,发展和完善工程结构防灾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决策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在近几十年内才形成的,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灾减灾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济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在适应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已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教授的领导下,早在1964年就开展防护工程的多学科研究,同时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更名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本学科研究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专业在日本丰桥科技大学栗林荣一教授资助下,设立了“章在墉—栗林荣一地震工程奖学金”。本专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学研究人才。在专业方面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抗震2.工程结构抗风3.城市防灾减灾4.防护工程5.环境振动监测与控制6.工程灾害风险评估与保险三、学制与修读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修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审批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的具体课程学习计划,经专业委员会批准后执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见下表,有关要求说明如下。1.学位课可在表中所列课程中选取,其中至少应选1门数学类课程和1门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2.必修环节共2学分。其中包括:论文选题:1学分;公共讲座(不少于4次):1学分。3.非学位课课程从学位课中选择。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内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是否必修备注公共学位课2070001自然辩证法概论542秋、春必修207000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秋、春必修2070100第一外国语(汉语)1083秋、春必修仅供外国留学生选课2090001第一外国语(英语)1083秋、春必修2900006中国概况543春必修仅供外国留学生选课专业学位课1020131风工程中的数值方法362秋选修2020102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其应用362秋选修2020109边界元法及应用362春选修2020112有限元法及应用362秋选修2020114振动测试与数据信息处理362秋选修2020141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362秋选修2020153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543春选修2020179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英语授课)543秋选修202020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181秋选修2020236索与膜结构181秋选修2020241现代预应力结构181春选修2020320防灾减灾工程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181春必修2020321随机振动理论362春选修2020322工程结构抗震设计362秋选修2020323灾害社会学181春选修2020324土动力学362秋选修2020325结构动力学(B)362秋选修2020326爆炸动力学362秋选修2020327地震工程学362春选修2020328弹性力学362秋选修2020329塑性力学181春选修2020330高等结构动力学362春选修2020331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362秋选修2020332工程结构随机振动分析362秋选修2020333高层建筑基础362春选修2020334结构健康监测362秋选修2020335钝体空气动力学基础181秋选修202035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及应用362秋选修2020376高等结构试验362春选修2020377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362秋选修2020378高层建筑结构362秋、春选修2020385网架与网壳结构181秋选修2020387钢-混凝土组合结构362春选修2020388高等钢结构理论362秋选修2020391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181春选修2020398桥梁抗震设计362秋选修2020399桥梁抗风设计362秋选修2020400高耸结构181秋选修2080001C/C++程序设计语言543秋选修2080002计算机图形学543秋选修208000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543秋选修2080004数据库系统概论543春选修2080006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543春选修2090006第二外国语(英语)1082秋、春选修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选2102001矩阵论543秋选修2102002数值分析543秋选修2102003随机过程543春选修2102005应用统计543秋选修2102006偏微分方程数值解Ⅰ543春选修2102007最优化方法362春选修必修环节2890001公共讲座01秋、春必修不少于4次2900002论文选题01秋必修五、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专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但必须附加详细汉语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抽查。硕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其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第六条执行。授予学位时,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论文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署名顺序为硕士生排第一;或导师排第一、硕士生排第二。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未阐述到的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年6月20日
本文标题: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