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一学案专题一物质的分类
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1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目标解读】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胶体和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5、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课堂展示】【活动一】课题引入:思考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能找到你需要的书呢?思考2:大型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板书】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活动二】思考·交流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空气O2CuHeFeCaOCO2NaClCa(OH)2K2CO3HClH2SO4碘酒石油2、分类的方法(1)树状分类法特点: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的。P25实践活动:3题(2)交叉分类法:对一种事物以_________标准进行分类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2特点:物质所属类别有________部分交叉分类法举例【活动三】【课堂检测1】1、教材P29练习2盐酸含氧酸硝酸无氧酸氢硫酸一元酸硫酸二元酸磷酸三元酸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为一类,都是__________反应;[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反应__________为一类,都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为一类,都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分类标准3]:是不是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类,都是______________反应。3、下列几组物质中,每一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分类角度分析与其它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区别的理由。(1)Cu、Hg、Au、Fe(2)液氧、氨气、金刚石、玻璃(3)KCl、Na2SO4、K2CO3、NaNO3(4)NaCl、KCl、NaClO、MgCl2小结1.树状分类法: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再分类,______________,适合_________关系2.交叉分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标准,弥补_______________不足如何进行分类?Na2SO4K2SO4K2CO3碳酸盐硫酸盐钾盐Na2CO3以所含________离子不同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钠盐以所含________离子不同进行分类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3【活动四】1、把酸、碱、盐、氧化物进行交叉分类;2、把化学反应进行交叉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分散系【活动五】阅读必修1P25填写下表:1、概念概念举例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活动六】分组讨论填表:常见的一些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活动七】阅读课本P26,思考下面的问题: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系可以分为哪几类?画出树状分类图。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4(二)胶体1.定义:_____________的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注意:练习:(2000·上海)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2、胶体的制备及性质【活动八】完成P26科学探究填写书上的表格(1)Fe(OH)3胶体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滴入_________(2)丁达尔效应:(3)原因:(4)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_______________的一种常用___________方法。【活动九】小结填表: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外观稳定性【活动十】阅读教材P27-29总结胶体的性质:【活动十一】讨论:1、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2、如何将胶体中的离子或小分子分离出去?-------胶体的净化与精制渗析:用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中混有的_____________从________里分离的操作。原理:________微粒_______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透过半透膜。盛有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半透膜浸在蒸馏水中一定时间之后,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是:检测不出的是: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5【活动十二】阅读必修1P29总结胶体的应用【活动十三】课堂检测2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有多种标准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C.可以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D.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3.下列物质中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钙盐的是()A.CaOB.Ca(OH)2C.CaCO3D.石灰水4.下列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不透明的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A.过滤B.观察颜色、状态C.利用丁达尔效应D.闻气味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10.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按例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物质找出来。(1)NaCl、KCl、NaClO、Na2S分类依据1:含氯化合物,Na2S;2:;(2)HClO3、KClO3、Cl2、NaClO3分类依据1:;2:;(3)H3PO4、BaSO4、HCl、H2SO4分类依据1:;2:。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611.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列举一例。。12.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下列物质: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等物质,大家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识,分类这些物质并说明分类依据。13.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14.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7【活动十四】课后提升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胶体内,开始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H2SO4溶液B.2mol/LNaOH溶液C.2mol/LMgSO4溶液D.硅酸溶胶(胶体粒子带负电荷)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右图是某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均一、透明B.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C.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分类组合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盐酸烧碱氧化铝二氧化氮B烧碱硫酸食盐氧化镁一氧化碳C苛性钠醋酸硝酸过氧化钠二氧化硫D苛性钾硫酸苏打氧化钠硫酸酐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6、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修正液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注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七中实验高一学案化学物质及变化18定的混合物叫溶液C.酒精和水以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8、在(Ⅰ)与(Ⅱ)的物质中,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Ⅰ)(Ⅱ)Na2SO4含氧化合物NaCl不溶性盐BaSO4钠盐NaHCO3硫酸盐9、酸与碱发生反应时,除了生成正盐,如氯化钠(NaCl)、硫酸钾(K2SO4)等外,还可能生成酸式盐,如硫酸氢钠(NaHSO4)、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铵(NH4HCO3)等,或者碱式盐,如碱式氯化镁[Mg(OH)Cl]、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等。酸式盐和碱式盐都是酸和碱不完全中和的产物。(1)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能生成正盐——碳酸钠(Na2CO3),也可能生成酸式盐——碳酸氢钠(NaHCO3)。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会生成碳酸氢钠?(2)你认为碱式氯化镁或碱式碳酸铜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能反应,说明理由。(3)你认为硫酸氢钠或碳酸氢钠等酸式盐能与NaOH溶液反应吗?如果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能反应,说明理由。(4)下列物质中,符合“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这一条件的是()①酸②酸式盐③碱④碱式盐⑤碱性氧化物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10、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反应。(2)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3)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5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也加入2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的角度,可以看到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了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也属于反应。
本文标题:高一学案专题一物质的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