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作业1【必做部分】一、选择题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农耕经济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1.传说中“制耒耜,教民农作”的神农氏他在中国传说中的诸“圣王”中有着显赫地位。这说明了()A.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常识,盲目崇拜英雄人物B.远古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农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C.他的贡献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圣王”D.他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翻车曲辕犁A.汉朝和唐朝B.春秋战国和汉朝C.三国时期和唐朝D.都是唐朝4.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加强B.西周政权被推翻C.上层建筑发生变化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5.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7.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2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9.下列手工业品的发明,属于中国独有的是①青铜器②铁器③丝绸④陶器⑤瓷器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10.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11.右图中一位妇女正使用棉纺车织布。以下场景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唐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妇女已普遍在家中纺棉织布B.元代有很多人向黄道婆学习先进的“捍、弹、纺、织”工艺C.宋代商人多跑到江苏松江去采购棉纺织品D.明太祖时人们主要用柔软结实的棉布作衣料1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新”主要指①县城以下的城郭乡村也可设市②官府控制放松,无时间地点限制③打破了“坊”“市”界限,形成街市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3.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④14.“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帝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要原因是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316.读《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指出数字②所示航路的探寻者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7.下表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前半期的发展状况,不属于其发展原因的是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国民政府推行经济统制政策1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9.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二、非选择题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4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材料二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十四、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谚语的出现。除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芋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三: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3分)。(2)据材料二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这一发展会直接引发哪些变化?(3分)(3)材料中“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清政府的哪些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政策的作用(6分)22.(18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工业化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原先,10个男人分工合作每天能制针48,000多枚。但是现在。一台机器在一个十一小时工作日中就能制针145,000枚。一个妇女或少女可以看管4台这样的机器,因此,她用机器每天可以生产针近60万枚,每星期就可以生产300多万枚。——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嫁接活动总是在不断进行中。……洋务运动就是嫁接,是想把欧州的工业革命成果嫁接过来。可是清朝国势积弱,树体老腐,难以嫁接成活,所以当时清朝就只有苟延残喘以拖延时El了。-——来源于网络《嫁接》5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以发昌机器厂为例,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万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材料四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五瑞蚨祥1862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什么历史现象?(1分)(2)举例说明洋务运动“嫁接”工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嫁接”。(6分)6(3)材料一中早期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早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3分)(4)根据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1925年、1937年—1949年这两个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扼要指出这两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5分)【选做部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回答1~4题:1.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农民将家中的余粮挑到集镇上去卖,途中被红军遇到,结果粮食被没收,这反映出当时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没收富农经济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国家把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收归国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4.(2007临沂)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苏联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B.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C.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D.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5.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削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④实施《社会保障法》7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美国青年Mike在1930年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人购买②多年投资股票积聚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③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④遇到有人向他宣传法西斯主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7.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踊跃购买贴着蓝鹰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回答38~39题:8.二战后,促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的主要因素有()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③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④“人民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10.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
本文标题:高一寒假作业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