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至三单元训练(文科)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至三单元训练(文科)1.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D.用铁犁翻耕土地2.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4.(2012·浙江高考)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5.“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麻纺织业B.丝织业C.棉纺织业D.造纸业6.(2012·安徽高考)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7.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A.独立经营的大商人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地域性商人群体D.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9.北宋一位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0.有人形容中国古代的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商品经济发达B.存在井田制C.小农经济落后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12.《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地租重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3.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C.小农经济的瓦解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14.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情景,这一场景()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15.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对材料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B.“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C.“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7.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A.重视商业的作用B.提倡重农抑商C.重视农业的作用D.提倡农商并重18.“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19.“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讶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A.技术支持B.劳动力支持C.市场支持D.资本支持20.下表所示的是蒋孟引在《英国史》中统计的1835年全英国棉纺织业从业工人人数及比例。表中统计数字最能说明()总人数占全部纺织工人的比例18岁以下的童工9.5万人43.3%女工11.9万人54.3%A.英国的棉纺织业呈现出衰落趋势B.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C.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21.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B.工业革命后出现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22.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英国的约克郡有15个城镇和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是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23.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道:“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4.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这里所说的“扩张性的文明”是指()A.商业革命推动世界的沟通B.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C.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25.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其主要影响表现在()①推动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6.“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27.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2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完成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③中共八大召开④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提出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④②29.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30.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的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图中拳头代表了A.日本帝国主义B.美国帝国主义C.封建军阀势力D.官僚资本主义3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主要反映了A.轮轴的开始使用B.工厂制度在中国的出现C.机器设备在中国的广泛使用D.蒸汽机在中国的运用32.“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轻工业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总产值选择题答案:1—10:11—20:21—30:31—32:30.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在A.中国的大门已完全打开B.自然经济已经瓦解C.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D.工业体系已经形成31.右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32.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33.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3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组织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是A.清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35.2010年3月23日,习近平与俄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汉语年”活动开幕式。两国领导人表示要以今年举办“汉语年”为契机,全面推进两国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
本文标题: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至三单元训练(文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