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5年最新版《故都的秋》
原名:郁文出生日期:1896年12月7日籍贯:浙江富阳头衔: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经历:三岁丧父,1922年日本留学归来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被追认为烈士。代表作品短篇小说:《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篇小说:《迷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故都的秋》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课题释义故都的秋表明描写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是描写的内容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明确而又深沉。思考问题: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找出文眼。2.本文共写了几幅秋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3.文章结构如何划分?文章的结构(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3-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感受和向往江南之秋总写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树五幅秋景图分写秋的色味眷念之情总括故都的秋图示课文结构故都的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整体感知:在郁达夫笔下,北国的秋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本文描写了哪几幅秋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秋景五图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钓鱼台的柳影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玉泉的夜月故都的秋这些北国的名胜虽内蕴凄凉,但都让人感觉非常典雅优美,作者并没有在意这些胜景,反而转笔写其他的了,在他的心目中哪些景物才应该是故都的秋的代表?清晨静观槐树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秋院图秋槐图五幅秋景图秋雨图秋果图秋蝉图北国的槐树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的日光蓝朵为佳淡红者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蓝色,宁静而淡远;白色,纯净而雅洁;紫黑色虽然清冷,却又沉重了点;红色是暖色调,与作者的心境不符。况且,从牵牛花所处的环境“破壁腰”,亦能发现作者的特殊喜好。“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传递的是一种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境。一字一句见情思•一、清晨静观图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清:碧天•静: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静对蓝朵•悲凉:破壁腰蓝朵秋草二、槐树落蕊图第4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秋来的点缀。……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思考:写槐树完全可以写它高大挺拔的姿态,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在那“落蕊”上做文章呢?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晨踏落蕊,轻扫落蕊,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有欣喜,亦有寂寞。无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凉油然生。幽人徘徊,落蕊满地,寻寻觅觅为何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事凋零,物是人非,关于生命陨落的伤感其实是人们一种共同的体验,王国维的两句词或许集中地表达了这种沧桑而无奈地感情:“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郁达夫细细地感知槐树的落蕊的时候,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和日渐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此时,达夫早已成为知名文人,正直的他曾多次遭到当局的通缉,人到中年而“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1932年1月4日,他写了幅对联:“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年近不惑而感悟到人生的悲凉、落寞。一字一句见情思二、槐树落蕊图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三、秋蝉残鸣图第5段:“秋蝉的衰弱的残声……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1.古诗词中的“蝉”意象:虞世南、骆宾王、柳永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蝉”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郁达夫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所唤起的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与之一脉相承。2.北国秋蝉的啼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蟋蟀耗子一样,为市井小民所熟知,体现了郁达夫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的一面,大俗即大雅,俗趣雅趣,统一在这北国秋蝉的嘶鸣中。四、秋雨话凉图第6-10段:“还有秋雨哩……“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国的秋雨,有何特色?奇:“忽而”“息列索落”“卷”第6段:“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对都市闲人的描写:穿着:虽身在都市,却穿着传统的手工织出的衣裳,“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神态动作:“咬着””一立“等词,一下子就传达出了一种闲闲的散淡的意味言语:”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展现一种恬淡情趣缘景入情探究情因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喜欢“清、静、悲凉”的秋景?思考角度点拨(知人论世):1.作家个人人生经历2.时代特点3.作家审美追求缘景入情探究情因从当时的具体情况,与作家的个人背景经历、时代、文艺追求有关。第一,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作者生于乱世,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三岁)父亲去世,中年母亲饿死、兄长被杀、妻子离异,孩子无人照管,真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活的经历,多多少少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因而作者尝到的秋是清、静、悲凉的,与别人的不一样。缘景入情探究情因第二,跟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1933年至1936年他一方面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一方面对革命非常失望,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他从上海迁居杭州,“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缘景入情探究情因另外,从文学创作和发展的规律上看:秋天特有的景色是作者动情的外驱力;《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意思是人的心情会随着四季景物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他又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也是古代诗文的创作规律。(文中第12段)同时,文化传承是作者动情的深层原因。从文中大段的议论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有浓厚的赏秋文化的积淀和浓郁的悲秋、恋秋情结。思考题1.这五幅秋景图按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这五幅秋景图并无一定的顺序,是作者顺手拈来,随心而作,这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本文的“形”、“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思考题2.作者是否只写了北国的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及给作者的感觉?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特点:慢润淡作者的感觉:“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原因: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突出故都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眷念。3.第13段:“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提问: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3)秋晨小院(4)秋槐落蕊(5)秋蝉残鸣(6-10)秋雨话凉(11)秋果奇景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12)赞美北国之秋总写(13—14段)(13)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14)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向往品味赞美眷恋课堂小结文章从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起,突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分述,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写故都之秋景,赞美北国之秋;最后总括全文,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文章首尾照应,层次井然。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像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故都的秋,像一杯茶,苦涩而又清醇香山红叶总结:题目是“故都的秋”,“故都”点明描写的地点,不说“北平”,已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文中的秋景也融入了作家的眷恋和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本文可以说是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秋折寿。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人所道的妙味,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学学马致远,仿写“天净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仿写其一)故都枯草残垣,破屋漏光碧天,枣树鸽声鸣蝉,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深院。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思秋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模仿秀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枝叶繁密之状。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同寻常的意义。C.“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指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所蕴含的一番情思。A2.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加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迷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DC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隽(juàn)永混混沌沌(tún)驯(xùn)鸽徇(xùn)情枉法B.落寞(mò)漠(mò)不关心蓦(mù)然慕(mù)名而来C.一椽(chuán)破屋潭柘(zhè)寺譬(pì)如廿(niàn)四桥D.平仄(zhè)折(zhé)本思忖(cǔn)蹊跷(qiào)••••••••••••••••悲秋诗句归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风急
本文标题:2015年最新版《故都的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