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用唯物论观点浅谈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批判地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和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丰富内涵。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关键字:物质唯物论统一意识实践认识一、物质观的发展过程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①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③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的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但是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思想(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具有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即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管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虽说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即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唯物论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其原因在于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是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看,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是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也是不可分割的。物质运动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即,没有离开过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从根本上说,世界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的。一切的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社会的物质性则表现在,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总的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4、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实践主体总是使认识对象、劳动对象或物质对象与自己处于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关系中,这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说物质对象是最高的存在原则。人在实践过程中所接触的物质“本身”也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抽象,相反,总是仅仅接触和处理有关物质的具体的、并从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速度等各个方面都给予具体规定了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普遍性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来说,只存在于具体和特殊之中,所谓的本源性物质或存在物的本源根据并不存在。物质的实在性实际上只存在于与人的社会实践和意识相互关联的关系和相对性中。现实中的一切都是从“为存在物的人和自然界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感性意识开始的”。正是从这一基本出发点、从社会实践的具体性,而不是从有关物质的抽象体出发,唯物主义才得出:“凡是物质的东西都是实在的和凡是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的”实在论观点;才得出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彼此合乎规律的产生是不证自明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本质上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尽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有其特殊性,但是,自然史和社会史却在差异中达到统一。因此,尽管一切自然规律本质上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只有运用社会范畴,关于自然和自然规律的陈述才能定型和适用。四、唯物辩证法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及其现代意义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个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第4卷,人民出版社,346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34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343页、《马克思恩格斯》第2卷人民出版社112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1页、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第98页
本文标题:运用唯物论观点浅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