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三历史课件
第二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西方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美国侵华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西方列强侵华史:1840年至1949年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列强侵华的特征:①1840年至1894年;②1894年至1931年;③1931年至1945年;④1945年至1949年。一.西方列强侵华史:1840年至1949年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列强侵华的特征:①1840年至1894年:A.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B.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略为主;C.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②1894年至1931年:A.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B.政治、军事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为主,以武力侵略为辅;③1931年至1945年:日本武力侵华为主,妄图独霸中国。④1945年至1949年:以美国侵略为主。政治上: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经济上:美国独霸中国市场。一.西方列强侵华史:1840年至1949年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列强侵华的特征:3.认识:①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他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他们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他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战争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侵略者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它的两侧转移的趋势。一.西方列强侵华史:1840年至1949年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列强侵华的特征:3.认识:①从原因来看:②从战争发动者来看:③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性越来越大。④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抗日战争外,其余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些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因素之一,但在客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1.地主阶级:①抵抗派:“开眼看世界”A.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C.但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之下,未产生实际效果。②洋务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A.《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思想;B.《资政新篇》,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②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③理解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1.地主阶级: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走日本式道路。②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美国式的道路。③激进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鲁迅,民主和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④理解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1.地主阶级: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4.无产阶级:①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新三民主义。③国共十年对峙:城市中心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走俄国式的道路到走上自己的道路。④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⑤解放战争:理解国共关系的历史、变化和发展。1.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革命党人在③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B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B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A4.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C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C6.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C7.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澈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A8.《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A.支持中国革命B.反对中国革命C.舆论导向谨慎D.认清了起义前景C9.图四和图五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图四党员数量消长图五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C10.下图是1947年载于《文汇报》上名为《自由的保障》的漫画,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中华民国宪法》被美帝国主义破坏B.群众没有购买国货的自由权利C.《中华民国宪法》标榜自由带有欺骗性D.国统区人民享受不到宪法的保障(注:条幅内容为“抵制美货运动筹备大会”)C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1)义律是在广州出现什么情况下发机密信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后来,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情况:中国禁烟。获取: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材料二:情景再现情景一他们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情景二北京,他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情景三……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2)以上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情景一,洋务运动时期;情景二,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情景三,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三: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材料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政权:红色政权。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回顾国共关系,你有哪些认识①从历史上看,国共关系处于一个“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酝酿第三次合作”的运动中,其中合作是主流。而每一次现象又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②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分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绝对化,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混合体。③国共两次合作都是双方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而两次分裂都是国民党挑起的。④复杂的国共关系变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⑤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⑥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的历史反复验证了“合则俱受益,分则两损失”的真理。据转述,习近平与连战是陕西同乡,习近平特别为连战准备“家乡菜”陕西泡馍、肉夹膜以及“biangbiang面”,由于“biang”字难写,习近平还特别用小纸条写下来给连战。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1.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两岸一家亲)2.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3.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人心所向,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5.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海协会、海基会、九二共识。6.经济基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7.政策保障: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8.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1.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2.国际上的反华势力。9.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10.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11.反对战争,倡导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类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根本)指导思想结果前途相同点革命性质任务按一般规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完成的。但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所以这一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完成。由于领导阶级不同,故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加上“新”字,以区别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0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