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4-2015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班级:注会13-1任课教师:赵芳姓名:姚惠元学号:13054590131成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查试题列宁说: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请结合这段话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先来看看“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这一点,下层为何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税增加。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1895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中国国内的状况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是一幅何等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那为何说“上层不能”照旧的生活下去了呢?第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手中操作自如的工具,用慈禧的话来说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个2政府已经不能维护国家民族主权,极其的腐朽无能了。第二,再说洋务运动,1861-1894年,企图改变清政府外强中干的状态,但是洋务运动中官员自身的现代化修养不足,对办洋务运动经验不足、管理方法不当,期间中饱私囊现象很多。另外,西方列强不想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暴利,使洋务企业难以发展顽固派的百般阻挠也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洋务运动最终终于失败。第三,来看看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这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最终,它也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第四,最后来看看这一点,孙先生创立国民党早期组织后,开国前。那一批人革命真的是很拼的,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不是一次就辛亥革命水到渠成了。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防城港起义、黄冈起义。一共足足失败了有11次,怀着伟大的热情,历尽艰辛和牺牲。到最后第十二次武昌起义,才成功了。从前几点和最后这一点相结合,通俗的说,鸡蛋有缝,而苍蝇又锲而不舍,所以这鸡蛋被叮破是必然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作为一名爱国的青年学生,你会怎样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从此开始弃医从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作为一3名爱国的青年学生,我想,我也会选择和鲁迅先生同样的方式投入抗日救亡的浪潮之中。因为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和国民性,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像钱钟书,像张恨水,像李广田,像赵树理那样,我可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发挥作为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宣传抗日救亡,呼吁爱国青年学生们,建立抗日团体,罢课、请愿、游行示威,反对不抵抗政策。1937年8月,在宋美龄的号召下,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我也会选择加入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前线将士及后方荣军、伤兵、征属等慰劳工作。组织慰劳团,派送大批药品、衣物、书刊、食用品、慰劳金等赴各战区劳军,以加强战士抗战情绪,坚定胜利之基石。也可以深入工厂、商店、报馆、街道等地劝募,全部汇缴祖国,支援抗战。协助部队,提高新兵知识水准及改善新兵生活起见,对新兵进行政治、时事报告、三民主义讲述、识字小组以及各种富有抗战意义之歌曲、体育指导,并代书等。或者加入救护队人员训练班,作为战区女青年进行救护常识之训练,然后到各后方医院、伤兵医院、临时收容所等为伤兵服务,并为空袭被炸难胞服务。比如办理宣传、慰问、护理、缝纫、救护,组织教育、代书及代办伤友沐浴、送开水、灭蚊虫、搞营养等工作。作为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同乡,也会想像她一样投入残酷的却又伟大的战争之中,带领着劳动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不畏艰难险阻,不惧血腥生死,不怕枪林弹雨。上能端枪炮,抗大刀长矛与日本鬼子厮杀,下能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的力量保护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山川河流。如果在战争中不幸牺牲,那也是为了保家卫国,是重如泰山的牺牲,将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养我育我的热土之上,无怨无悔。如果有幸存活,继续与敌抗战,赢来胜利之日,也能将历史的恢宏、伟大的抗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后辈!4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合格的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背的滚瓜烂熟的问题,我现在都还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结合”。到了大学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有种进入上高中时默写政治提笔激奋的感觉,那么我们真的还需要按照高中读死书的刻板模式来回答开放性大学给出的思政问题吗?我想答案不是肯定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才是我们最接地气的最能做到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第一,学校是文化知识聚集、传播、创新的重要场合,大学生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他们掌握民族文化的态度与程度,直接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以及中华文明未来的性质与走向。作为学生,组建国学社、文学社、琴棋书画社、武术协会、儒学课堂等都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致敬,学生干部组织好学生社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普通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体味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发行为,继而一代影响一代,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第二,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使他们了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尤其是多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代和社会发展表明,单纯的技术型人才已不适应社会需求,社会更需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强和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视自己所学是否适应社会,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第三,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娇子”、“唯我独尊”,受现代教育方式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国外的文化一味推崇。有的大学生没有传统文化的概念,有的大学生虽然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没有领会其深刻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只停留于表面。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中华古典精品的选修课程去上,比如《感悟智慧道德经》、《中国书法艺术》、《中西糕点制作》、《中国旅游地理》、《中国伦理学概论》、《中国古典文5化鉴赏》等等,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深化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丰富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文标题:近代史期末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0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