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灵活性扩大。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1608.183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6.62034亿美元。2007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大幅增长,由上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735亿美元。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同期GDP之比为105%,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下降74%,2007年为增长近10倍。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同时,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比上年下降18%。2009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091亿美元。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对外经济交往更加活跃,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0年增长22%。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2013年,国际收支顺差较快增长,总顺差50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7倍。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变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近年来,中国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不断提高,许多产业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充足甚至过剩的资金和生产能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坚挺的人民币汇率和日益开放的经济政策都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国有必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适应国际化潮流,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当然,应该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来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权优势,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来熟悉国际金融市场,从而积累国际投资的经验,提高国际投资的主动性,逐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应该而且必然会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三、形成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原因1、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2、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3、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四、我国国际收支未来的变化2014年下半年,国内外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维持较大规模顺差的基础上,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呈现双向波动的振荡走势。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贸易投资仍将维持一定规模顺差。一是201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有所加强,外需回暖有利于我国出口需求的改善。二是我国出台了多项外贸支持措施,随着政策逐步到位,有助于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三是随着一系列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出台,以及“微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此外,美联储虽按既定步伐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但欧洲和日本将维持量化宽松,人民币仍将是相对高息货币,对我国境内套利交易仍有一定吸引力。受市场及政策性因素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依然较大。一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并逐渐深入人心,这有利于抑制短期套利资金大量流入。二是如果国内经济复苏出现波动,仍不排除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等潜在金融风险问题可能被市场反复关注。三是如果市场炒作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引起全球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振荡,境内企业也将面临债务去美元化压力。四是欧洲和日本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新兴经济体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依然较为复杂。此外,地缘政治冲突等突发事件也将给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总之,在经常项目趋向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做好跨境资本流动的双向监测和预警,并运用恰当的工具管理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五、针对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的对策1、由于双顺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消费不足,高储蓄而引发生产过剩。因此,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就是一个解决之道。通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法有很多。从根本入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以及生产力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同时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制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国家还可以通过类似“黄金周”等政策来刺激国内消费2、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型战略。目前已经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导向型战略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应当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上,有必要调整引资政策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内外资企业的两税合一来实现内外资在税收上的国民待遇。今后,还应调整各地引进外资的政策,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控制外资流入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资流入的质量。3、进一步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创新创造更多金融投资产品使储蓄能够通过更多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而不是大量外流。同时对外资也要适当加以限制,对外资的流入应取消一些优惠条件,并严格把关。从而有效地走出“双顺差-外资大量流入-投资企业生产-生产过剩-出口增加-双顺差”这一死循4、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从理论上讲我国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诸如纺织品等加工贸易产品,但实践证明了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可以通过行业政策导向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自主品牌行业的发展,限制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商品的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配套服务贸易,使其与加工贸易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对于进口,应继续要求欧美等国家放弃对5、灵活运用汇率杠杆,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在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形势下,汇率杠杆今后应当在调节进出口增长、实现内外经济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渐进性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采取“小步慢走,渐进升值”的策略,依靠有控制的市调节双顺差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多年不断地实践。随着双顺差的调节,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将不断被完善。
本文标题: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1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