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物理沪科版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3.2弹力·······························3.3摩擦力····················3.4力的合成·················3.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牛顿第一定律·······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3牛顿第二定律·········4.4力学单位制·········4.5牛顿第三定律·····························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一)··················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这一章我们来学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初中我们对力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对力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和发生形变的原因。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4.知道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问题组】1.如何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3.力的三要素:4.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吗?5.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吗?6.简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特点及作用范围。【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回顾初中力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上问题。【自主学习】要求;紧张快速用时20min【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3.用30N的力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拉力F和地面成300角斜向上,请用力的图示表示拉力F。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来源:学科网ZXXK]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出D.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5.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同学们能够基本把握本节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上节课同学们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1.什么是重心?谈谈你的理解。2.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举例说明。3.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当物体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变化?【规律点拨】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拓展训练】1.有一条质量均匀分布的长为L的绳子盘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竖直向上拉起,当它的下端恰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2.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课堂小结】1.对重心的理解。2.物理研究的思想;整体法特殊点(状态)法等效替代教学反思:§3.2弹力(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2弹力(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3摩擦力(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3摩擦力(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1(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1(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4力的合成(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4力的合成(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5力的分解(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5力的分解(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1(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1(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3.1(导学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问题组】【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拟想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2、3;通过对v—t图象理解,体会图像中有关加速度的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回答上面的问题。先由个人完成,在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结果。时间要求:15分钟。【课堂训练】【作业批改】错误题目及原因:【新问题生成】【拓展训练】(研讨课)§3.1(教案)主备人:合作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学习目标及新问题组】【小组讨论及结果交流】【再次质疑释疑】【规律点拨】【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高一物理沪科版第三章相互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4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