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1页共6页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地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了在洞室各项施工作业时,预防突发意外塌方、涌水、片帮和突泥及其它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失,特制本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法》;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隧洞施工二标项目施工突发意外塌方、涌水片帮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1.4、预案体系本预案是为应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所制定的专项预案,是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支持性文件。隶属预案体系中的为第二层次,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查备案。1.5、工作原则本救援预案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2页共6页第二章危险分析2.1、隧道坍塌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危害程度坍方在掌子面时,无人员伤亡,危险程度小(物资受损)坍方在掌子面时,有人员伤亡,危险程度大(人员受损,物资受损)坍方发生在已经开挖未衬砌段时,无人员伤亡,危险程度小(物资受损)坍方发生在已经开挖未衬砌段时,有人员伤亡,危险程度大(人员受损,物资受损)第三章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网络及应急指挥机构3.1、事故应急救援网络为了保证在事故发生时在较短时间内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救助和人员的疏散,从而有效的开展事故救援工作。3.2、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为了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将损失降到最小,特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事故发生事故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报告1.项目部2.事故现场在向上级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保护事故现场事故抢救事故处理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对伤员进行抢救救援成员单位1.事故现场保护及事故调查分析2.分析结果立即上报项目部项目部1.轻伤事故的调查报告批复2.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报告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地方安监局地方公安局门监理部门业主部门项目部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6页共6页小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机构组长:宋德田副组长:郝洪义、代守军、孙立国、刘明、李勇华成员:朱宏伟、刘雷、于海涛、冯志山、曲庆波、于振东、周玉珠、王福源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组长组长宋德田电话13704245645副组长郝洪义电话15141413880孙立国电话18940403089李永华电话18940488710刘明电话13941406700代守军电话13500447710成员朱宏伟电话13841450206曲庆波电话13841450206刘雷电话13843484489于振东电话15941491000于海涛电话13704247248周玉珠电话13354149665冯志山电话15041450322王福源电话18804146614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4.1、通讯保障同当地气象、卫生、医疗等部门建立联系,内部有固定、无线电话,能有效的保证通讯畅通。4.2、运输保障项目部确定各工地工程指挥车为应急救援运输车辆,紧急情况下,工地的施工车辆可作为应急救援车辆。4.3、医疗保障紧急情况现场直接拨打120,或送往桓仁县医院进行医治。4.4、技术保障发生隧洞塌方事故时,由工程部、质检部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工程部、安全部人员必须立即到场,指导救护,监视事故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伤害;综合部必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4页共6页须在事故现场做出标志、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的痕迹、证据等。4.5.、物资保障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有权调动工地及项目部任何人员、设备和物资,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第五章预防预警5.1、Ⅰ级响应项目部24小时接警电话:13704245645、151414138805.2、Ⅱ级响应重伤3人以上、较大地质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其他事故。5.3、Ⅲ级响应Ⅱ级响应以下的其他事故。第六章发生源控制1、量测信息所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和数值超过允许值。2、喷射砼面产生纵横向的裂纹和龟裂。3、在洞顶或洞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在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4、岩层的原理,节理缝或裂隙变大,张开。5、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6、以地面至爆源中心的距离为安全控制半径,借助于经验公式V=k(Q/R)并以质点振动速度限制作为控制标准,进行反算各部分允许的单段用药量。公式中的k、a系数可根据工程类比,或通过实验爆破确定。7、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采用全断面一次钻眼,分台阶分次起爆,控制爆破规模以达到控制质点振动速度的目的。8、炮眼按浅密原则布置,控制单眼装药量,使有限的装药量均匀的分布在被爆破体中,并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微差爆破,以减小爆破的地震速度。9、掏槽眼的位置尽量布置在隧道底部,以加大掏槽部爆源至地表的距离,减小掏槽爆破对地面的震动影响。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值班人员应该及时汇报并加强支护并派专人看守危险地段,避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6页共6页免人员及物资的损失。第七章应急处理的步骤及方法行动步骤1、一旦发生事故,除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120、110)外,同时向局指挥机构报告,指挥机构立即赶赴现场指挥,立即组织人员扑救,不可贻误战机。2、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步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紧急调用各类物资、机具设备、人员、资金等。3、严格执行公司和局指挥部制定的有关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中铁三局安检处下发的关于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的相关文件和规定。处理坍方方法:如坍方体积较小,且坍方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时,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如坍方体积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有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塌方掌子面地段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需特殊处理,重点加固,根据塌方体坡面特点,坡体虚碴不易再挖,稳定碴体一但开挖,碴体内部会形成新的滑动面,造成新的坍塌,应先对塌方体和围岩暴露面,进行喷砼封闭,厚度0.1~0.2m作为初期支护,扼止再次塌方的产生,也为监测塌方提供依据,然后对塌方影响范围进行注浆,加设超前管棚,使开挖轮廓附近与周围岩体形成一个整体,以抵抗碴体下滑力和开挖后围岩产生的侧向压力。开挖轮廓线以上约5m,视为开挖影响区域,采用超前导管φ32注浆,轮廓线外第一层间距为0.2*0.2m,其余按0.5*0.5m梅花型布置,注浆管长度3.5M,外插角25°,靠近围岩部位布设径向导管注浆,L=3.5M,0.5*0.5m梅花型布置,下部坍体进行开挖断面外两侧注浆,导管布置为0.5*0.5m,L=3.5m梅花型布置。上部开挖,预留中间核心土,可以对虚碴起到固定作用,也可以为安设钢拱架提供作业平台,周边碴体每掘进40cm,及时安设一榀钢拱架,安设拱架前应先检查开挖轮廓线,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线高程允许偏差为±3cm,安装之前应清除底拱脚下的虚碴及其它杂物,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均为±5cm,环向每隔1m用φ22拉杆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6页共6页连接,沿钢架外缘每隔1m用楔子临时楔紧。照此工序没安设2榀钢架沿第2钢架内缘用YT-28风钻钻孔,间距20cm,L=4m,安装φ32小导管,外插角α=25°,钢管焊在钢架上,与钢架成为受力整体,同时也起到固定钢管作用。另外,拱架上拱脚至拱腰部位,横向焊接钢筋或短钢管,然后在短钢筋下打径向小导管注浆,导管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围岩薄弱地段加密,起到锁脚导管作用,以便在拉中槽时为钢架提供有力支撑,在拱脚附近至少打一排对下部碴体起预注浆作用的导管,小导管按照要求布设后,用塑料布覆盖管口,防止喷砼在管口固结,这道工序完成后,随即对拱架进行喷砼作业,两侧交替施作,开挖地面也需封闭,如果开挖后,地质条件不是太好应先初喷砼,导管安装好后,在进行复喷,喷层厚度不得小于10cm,喷砼与钢架、拉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受力体系,同时也封闭塌体,防止浆液外泄。喷砼完成后,组织施工人员准备压浆工作,压力控制在0.6-0.8Mpa,采用水灰比为1:1~1:2的水泥水玻璃浆进行注浆,洞口地段是最复杂的,最稳定的地段,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暗挖开始,监控量测就必须跟上,量测内容包括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量测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在观察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当变形速度大于10mm/d时,量测频率采取大于2次/d,量测间距为5~10m,每一个断面布设4个净空水平收敛观测点,布设在拱脚部位,拱顶下沉观测点爱横断面上每3m布设一个,已施工区段也应根据情况实施测量。水泥浆完全凝固后,可进行下一循环开挖,当上部开挖大于7m后,即可进行中部开挖,开挖之前,应对中部边墙进行预注浆,此工序可在开挖之前利用工序之间时间差提前完成。注浆管下端必须超过中部,防止在开挖下部时边墙失稳,一侧开挖完毕后,清理基底虚碴,安装拱架,焊接拉杆,然后继续开挖,再安装1榀钢架,开挖完一侧施作径向锚杆,固定拱架,另一侧同时组织人员开挖,每1米为一开挖循环,两侧拱架完毕后,对拱架进行喷砼封闭,中间核心土喷砼完毕后清理,下次开挖次序与上次交替进行,避免变形积累,内力集中,中部开挖进行到7m左右后即可进行下部开挖。下部开挖前也应进行预注浆,重复中部开挖步骤,每次清理完3m之后,立拱架,施作二次衬砌。处理坍方常用的支护形式1、喷锚处理(1)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逐段随清坍碴随向岩壁先喷射一薄层砂浆,然后再喷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第6页共6页射砼,砼宜分层喷射,每层厚5cm左右,或按设计要求处理。(2)喷射1~2层砼后,可随即加设锚杆再喷射砼。(3)坍碴清除后,随即做好衬砌。2、构件支撑处理(1)在坍体不太高,坍穴呈锥形,坍壁不太松散的情况下,使用人字架支撑。(2)当坍体较高,但坍体两侧壁形状较整齐,且侧压力不大时,可按垂直于隧道中线的方向架设横向排架,先将坍体顶的石碴扒平铺上横梁,再在其上架设排架,间距一般为1~2米左右,但须注意排架间用剪刀撑撑稳,下部横梁随坍碴清除倒换撑稳。(3)坍方较大,且围岩压力也较大,宜在坍方范围全部用纵向棚架支撑,先将坍碴顶部适当扒平,沿隧道中线方向平行设置纵地梁数根(地梁底预铺横梁),于纵地梁上按照导坑支撑的形式以1米左右间距架设箱形棚架,以后逐层向上架设至坍方顶部,用填塞木塞紧,随坍碴的清除加设立柱,并以纵撑撑牢。(4)当坍方直至地表而深度不大时(小于10米)可设置井箍,由地面向下逐步,清除坍碴,随即架设箍架支撑。当坍穴较深时,则可先将井口至坍碴顶面一段箍好,不进行清理坍碴,而在洞内采用穿过塌方的施工方法。第六章附则6.1预案制定与解释:本预案由项目部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与解释。6.2预案的维护与更新:项目部每年对本预案组织一次评审,并视评审结果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或修订。6.3预案的实施:本预案自即日起实施。
本文标题:隧洞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4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