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走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境妙解利润问题
1走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境:妙解《利润问题》第1页一、名词解释进价:又叫成本价、批发价、包括购进单价和购进总价。指商店做买卖买进来是多少钱。又叫进货成本价、拿货批发价。进价包括每件商品的进价,进货数量×每件单价=总进价。售价又叫定价,包括销售单价(单位售价)和销售总价。每件商品的售出价,商店又习惯叫定价。每件商品明码标出的零售价叫单位售价,一批卖出很多可以计算总售价。利润:又叫差价,进销差价。,售价-进价=利润。销售一件商品叫单位利润(指每件零售价-每件进货价),销售很多件商品叫总利润,指(每件零售价-每件进货价)×销售数量利润率是利润除以进价的比率。二、基本公式(标注为红色为常用公式)不要记那么多公式,都是变形的。只记最主要的基本公式。(如每件1元买进来,1.20元卖出去,每件的利润则为0.20)售价-进价=利润1.20-1.00=0.20进价+利润=售价1.00+0.20=1.20售价=进价×(1+利润率)1.00×(1+20%)=1.20进价=售价1+利润率×100%利润=进价×利润率1.00×20%=0.20利润率=利润进价×100%0.201.00×100%=20%(售价-进价)÷进价=0.20÷1.00=20%说明:①利润率中的“率”字,是比率的意思,用%号表示。②在日常计算中,为图简便,习惯用百位或十位小数如0.1,0.01等表示,最后得出结果再变成百分数%。③利润率是利润与进价的比率。总进价=销售数量×单位进价100×1.00=100元总售价=销售数量×单位售价100×1.20=120元总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利润100×0.20=20元三、打折公式商店为了促销,调整商品的单位售价叫打折。一般进了货之后,把售价先定得高一些,过一段时间滞销不好卖了再打折,以迎合顾客的心理。(折扣率如75%即七五折)原售价×折扣率=打折后的售价折数=新售价原售价×100%折扣率<1折扣率=1+打了折以后的新利率1+没打折前的老利率四、商品损耗公式购进商品(运输)损耗=购进总价×购进损耗率商品销售损耗=销售总价×销售损耗率五、运费公式每千克运费=路程(千米)×每吨每千米运费1000六、涨跌金额公式:商品涨跌总金额=(售价变动前的销售单价×涨跌百分比)×销售数量七、销售单件商品利润率(同前述“利润率”)2走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境:妙解《利润问题》第2页八、销售多件商品利润率=总利润总进价=销售数量×单位利润销售数量×单位进价附:销售多件商品利润率计算表总进价(销售数量×单位单价)100100×1.00=100元总售价(销售数量×单位单价)120100×1.20=120元总利润(即总进销差价)(销售数量×单位利润)20100×0.20=20元利润率(进销差价率)20%0.201.00×100%=20%九、举例:某商场按每台5000元的价格进了80台电脑,第一个月按20%的利润定价出售,共卖出50台;第二个月按第一个月定价的75%全部售完。这批电脑共赢利多少元?已知条件:单位单价5000/台;进货总数量80台;分两批销售共80台①第一个月每件零售定价:5000元/台×(1+20%)=6000元/台②第一个月总售价:50×6000/台=300000元③第二个月每件零售定价:6000/台×75%=4500元/台④第二个月总售价:(80-50)×4500/台=1=35000⑤两个月卖出的总售价:300000+135000=435000元⑥总进价80×5000/台=400000元⑦总利润:435000-400000=35000元写作说明一、利润是什么人类要生存,物质资料是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料到达大众手中,先后经过“产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两大领域,次序当然是先有生产,再有流通,先生产,后流通。产品不生产出来,岂有流通可言。产品生产是由工业来完成。工厂将买进来的原材料在工厂进行加工制造,经过检验出厂的产品是合格的完工产品。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完成了“产品生产”领域的工作任务。这时,工厂就把接力棒从生产领域交给流通领域了。生产领域就叫工业,俗称“制造产品”。商品流通是由商业业来完成。通过购买形式,从接到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完工产品,到把这个产品再传递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包括集体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这些工作都是在“商品流通”流域完成的。因为工厂一般就集中精力搞生产,搞制造,作买卖他们没有精力。当然有些小工厂规模不大自产自销,把制造和流通混在一起,则另当别论。大家平时见得多的专卖店都属商业。流通领域就叫商业,俗称“做买卖”,买进来,卖出去。3原始的物质资料是不能直接消费的,如矿石不能直接用,水稻、小麦也不能直接吃,因此必须经过“产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两大领域之后才能够进行消费使用。通常所说的企业,主要指的是工业(第二产业)和商业(第三产业),当然企业还包括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也都是服务业统属第三产业)等。社会出现工业和商业的分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需要了解的是,商业还包括“批发”和“流通”两个环节。通俗一点解释,批发就像我们平时可见的高耸入云的储水池,其建筑外形呈蘑菇状,像一把伞状的那个东西,是为了装大容量的水的,我们住宅楼顶上也都有储水池,是给四楼以上的住户储水的,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不够大,只能送到三层楼高。而零售像什么呢?我把它比喻成水龙头。储水池和水龙头对我们都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我们作为最终个人消费者,平时都只是跟水头龙头打交道。但也要知道水是从储水池流下来的。分工搞批发的部门以前叫公司,如烟草公司,纺织品公司,现在个体户也有搞批发的,如大的服装、副食品、建筑材料批发城就都是个体批发的集中营销地。他们经营的商品一般不直接卖给个人消费者。分工搞零售的叫商店,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还有满街星罗棋布的小商店、士多店就都是搞零售的。批发和零售不以交易数量多少划分,与商品贵贱也无关,是按销售对象划分。你把商品卖给了最终消费者,即他不再从事商品转卖活动了,你就是零售企业。你把商品卖给个体商贩,他还要低进高出赚一笔,你就是批发企业。利润是什么呢?就是指赚的钱。工业和商业都是要赚钱的。一个叫工业利润,一个叫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又包括批发利润和零售利润。举个例子:1、工业利润=产品出厂卖出去收回来的出厂销售价-产品生产成本(含购进原材料费用、水电消耗、设备折旧、工资)-生产环节税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商业净利润×所得税率2、商业毛利润=商品卖出去收回来的销售价-商品成本(含从工厂购进商品的成本即上面公式中的产品出厂价)批发和零售企业把商品卖出去,都要交税,所以:商业净利润=商品销售毛利润-商品销售阶段应该缴纳的税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商业净利润×所得税率税收存在于物质资料运动的一切环节,矿山采矿卖给工厂,工厂生产产品卖给批发,批发商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卖给个人四个环节都要依法纳税增值税,有利润所得还要再缴一项企业所得税。至于工厂的工人领了工资,工资高出一定限额的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要求小学生计算的利润,需要先了解几点。1、小学数学题中的利润与工业利润无关,仅指的是商业利润(一般是指零售商店的利润),仅是指面对个人消费者的零售企业利润。2、小学利润为从简要求,不要求考虑零售企业商店交的税,只是简简单单的算利润。因为研究利润是大学的事情,不能为难小学生。3、当然也不能不重视利润应用题,小升初考试为了拉开差距,冷不丁冒出一个利润题,题目稍微转点弯子,也够小学生受的。4、利润题不但小学有要求,进了初中学习一元、二元一次方程甚至函数题,也需要了解利润的有关基本常识。为了方便特别是小学同学掌握好利润题。我根据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并且参考有关资料,把有关小学阶段利润问题可能碰到的情况,都采用公式化、表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实际上对一般小学生来说,只掌握基本公式就够了。许多公式也许是不常见和4不常用的。但为了防备万一,如果有的同学喜欢做数学题,或有的家长想把孩子的视野拓宽一些,就可把我的博文先收藏或下载起来,必要时查一下也许会有点用处的。二、小学数学中关于税收和财政的问题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中,有一些关于税收及财政的题目。如有应用题出现这样的句子:“2001年国家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还有的题目“利民饭店2003年2月份营业额100万元,向国家缴纳税收5万元”。后面的计算不难,就用100万×5%=5万就行了。利民饭店是个企业,是服务业,要交营业税。100万叫“应计税营业额”,5%是营业税法规定的“营业税率”,5万是“应纳税额”。企业每个月底要把“财务报表——利润表(计算利润的统一表格)和“报税表”送到税务局,把这5万块钱通过银行转到税务局的账户上去就行了。上面短短的题目中有几个概念:“利民饭店”、“国家”、“财政收入”、“税收”、“营业额”、“向国家缴纳税收”,不细想无所谓,细究起来其中的学问不少。我查了有关的资料,在这里用通俗的语言谈一下认识和学习资料的心得。不过这些资料只是给家长们看一下,拓宽一些视野。小学毕业生们那么忙,也没有必要去掌握这些知识。1、从财政的角度看“国家”这个词。据新华字典称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国家为了社会的安定,建立了人数庞大的军队和一套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是要靠钱来供养的。钱从哪里来?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国家财政得钱从哪里来?靠税收,要由税务局把钱收上来交给财政;税务局的钱哪里来,靠从企业和公民个人征收;不愿意交怎么办?强制征收;还不听怎么办,法院有办法,冻结财产,冻结资金,限制出境;你企业怕被停业,当然还要依法依时如数缴税,抗税不交,就要触犯法律。2、“税”是什么?税务局是代表国家强制收税的专门机构。“税”字指国家对应缴税的人征收的钱。收钱加个“征”字,称为征税,代表强制的意思。收税是国家的职能之一,是一种收钱的方式,税收有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强制性。所谓强制,就是收你的钱没商量。按时缴可以,但不表扬,因为“公民有纳税义务”;不按时缴可就自找麻烦了,马上要缴滞纳金,处罚你。旧中国当局军费开支大,财政困难,“税如牛毛”,屁大地一件事都要缴税,老百姓谈税色变,就是与税收的强制性有关。你虽然按时缴,但耍点小聪明少缴税也不行,平时人们所说的“偷漏税”,有意为“偷”、无意为“漏”,根据情节处罚。税务局是代表国家收税的专门机构。3、“财政”是什么?财政是代表国家管钱的专门机构。国家有财政部,省有财政厅,市、县有财政局。管钱的人就叫财政,所以有人称呼家里的女主人是“财政部长”。家中的钱无非是“收”和“支”,妈妈管钱(兼职从事家庭财政工作),爸爸计划内的正常工资收入要上交给妈妈(家庭预算内收入),非计划内的额外收入也要如实上交(家庭预算外收入),不能截留私房钱(叫私设小钱柜、小金库)。先把工资如数上交给妈妈(把钱上交家庭财政,家庭取得财政收入),用钱再到妈妈那里去领(财政拨款,而且是不需要偿还的拨款)。叫做5“收支两条线”管理(该上缴的如数上缴,想要拨款要提出申请)。妈妈会给爸爸一点零花钱,叫“正常经费”(预算内支出);爸爸申请买一台录音机,要400元(专项拨款),爸爸想去看一场票价较贵的戏,要提出口头申请,获财政部长同意(预算外支出)自己不能擅自改变专项经费拨款的用途;也不能以收抵支,坐支收入(即收入不上缴财政,自己买了东西用发票抵上)违规要执行家庭财经纪律严肃查处,这就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财政的职能是管整个国家的收和支。收就是“财政收入”,支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是一次性的。财政把钱用出去,叫财政支出;行政单位收到财政的钱,叫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和从银行借到的钱不一样,借钱叫贷款,是要偿还的,不但要按时还本金,还要交贷款利息。财政拨款是不要还的,是白白送给你的。许多单位是财政供养的,用钱高枕无忧,就是这个意思。国家对财政很重视,因为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首先靠财政作后盾。国家有计划的收钱和用钱叫预算,因此财政管的钱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收入又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
本文标题:走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境妙解利润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7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