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01、☆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一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0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但仍能形成胚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03、☆性连锁(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而遗传的现象。04、☆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05、☆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向后代遗传的现象。06、☆遗传率(遗传力):一群体内由遗传基因引起的变异占表现型变异的相对比率。☆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占的比值。☆狭义遗传率:能真实遗传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率。07、☆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08、☆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为遗传漂变。09、☆迁移: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并且参与后者的繁殖。10、☆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11、基因突变(点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的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即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1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13、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时,亲代DNA的双螺旋先行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这两条链上各形成一条互补链,这样从亲代DNA的分子可以精确地复制成2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从亲代DNA来的,另一条则是新形成的,这叫做半保留复制。2、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14、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15、染色体组型:一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条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长短臂比率,次缢痕数目和随体有无)即一个物种的特定染色体组成。16、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编号配对分组归类进行分析的过程。17、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18、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19、密码子(三联体):代表一个氨基酸的三个一组的核苷酸。20、同义密码:翻译成同一个氨基酸的各个密码子。21、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通过转录,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上。22、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以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把由tRNA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密码顺序,相互连接成为多肽链,并进一步折叠成为立体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23、基因: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24、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区分开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把子一代中未表现出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25、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26、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27、测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用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的方法。28、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29、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发育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一因多效:指一对基因影响多重性状的发育。31、相引相(相引组):不同的显性基因或不同的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称相引相。32、斥引相(斥引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合在一起称为斥引相。33、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产生。34、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本类型的配子外,还有少量重组型配子产生。35、重组值(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Rf=重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亲组合配子数+重组合配子数)。36、孟德尔群体:占有共同的基因库并且个体间有随机婚配关系的群体。37、连锁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38、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39、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40、基因库:群体所包含的能够交换和重组的全部基因,即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全部基因总数。41、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42、缺失环:正常染色体与缺失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正常染色体不曾缺失的区域,因同源联会而被挤出来的环或瘤。43、染色体组:二倍体物种的配子中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属于一个染色体组,是维持生物体本身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少的一套染色体。44、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由二倍体物种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45、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一般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46、单倍体:指具有同配子数相同的染色体数(n)的个体。(一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47、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48、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个群体内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性状。49、近交: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杂交称为近亲交配,即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50、近交系数: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51、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52、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53、母性影响(母性效应):子代个体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卵细胞中的核基因产物所决定,而不受子代个体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表型与母本表型相同的现象。(实质是核遗传,正反交不同)54、基因工程(遗传操作):是指采取类似于工程建设的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在体外将控制某一个(几个)性状的外源基因重组到质粒、病毒等载体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导入到本来没有这个基因的目标生物(细菌、病毒、动物、植物等)体内,使其整合到目标生物的基因组,并实现该基因所控制性状的表达,使目标生物产生本来不具有的性状而成为新类型的一种操作技术。55、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以及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防止和进化的基本单元。56、表现型值:是指基因型值与非遗传随机误差的总和即性状测定值。57、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果实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直感现象:指杂交授粉后,父本花粉使母本所结杂交种子的胚以外组织直接表现父本性状的现象。二、填空1、无融合生殖类型:①营养的无融合生殖②无融合结子(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③单性结实(孤雌生殖、孤雄生殖)。2、决定雌雄性别的方式:①雄性杂合(XX-XY型)②雌性杂合(ZZ-ZW型)③由染色体的倍数性与环境决定性别④基因决定性别。3、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①缺失(顶端缺失、中间缺失、整臂缺失)②重复(顺接重复、反接重复、异臂重复)③倒位(臂内、臂间倒位)④异位(相互异位、简单异位、移位)。4、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①整倍体(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②非整倍体(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分为:a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合子染色体数(2n),包括三体、双三体、四体)b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合子染色体数(2n),包括单体、缺体、双单体)。5、细胞的模性系统中的膜相结构: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非膜相结构: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染色质、核仁。6、可遗传变异的原因:①基因重组:自由组合、连锁互换②基因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③染色体变异:数目变异、结构变异④细胞质变异:线粒体、质体等。7、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和染色体。8、根据着丝点位置和臂比将染色体分为:①中央着丝粒染色体m②近中央着丝粒染色体sm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④顶端着丝粒染色体t。9、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包括:主溢痕、次溢痕、核仁组织区、随体、端粒。10、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有丝、无丝、减数分裂。11、有丝分裂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一次分裂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相同。1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13、染色体外基因包括: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14、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分为:①质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核不育型②核不育型: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分为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③核质互作不育型: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分为三个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15、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16、杂种优势的变现类型:营养型、生殖型、适应型。17、影响目的基因表达的因素:载体质粒、寄主细胞、环境因素。18、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方法:测交法、自交法。19、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测交法、回交法、子一代花粉鉴定法。20、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质粒载体、病毒载体。21、基因突变按突变起源分自发突变、诱发突变。按表型特征分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显性、隐性致死)、条件致死突变。22、端粒的作用:防止染色体降解粘连、抑制细胞凋亡,与寿命长短有关。23、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的合成过程分为:多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简答1、无融合生殖有哪几类?答:无融合生殖包括:①营养的无融合生殖②无融合结子③单性结实。其中无融合结子包括: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单性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分为孤雌生殖、孤雄生殖。2、基因定位的方法?答:基因定位是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二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①二点测验: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他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③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采用三点测验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使估算的交换值更加准确;二是通过一次试验同时确定三对连锁基因的位置。3、☆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各自的鉴定和遗传学效应?答: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主要有四种类型:⑴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①顶端缺失:染色体缺失的区段是某臂的外端②中间缺失:染色体缺失的区段是某臂的内段③整臂缺失:染色体丢失整个一臂。★★★鉴定方法:检查二倍体突出的环和瘤,再参照染色体的正常长度、染色粒和染色节的正常分布,着丝粒的正常位置等进行比较。★★★遗传效应:出现异常或致死,改变基因之间的连锁强度,如果缺失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则其相应的隐性基因得以表现即假显性效应。⑵
本文标题: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9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