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邓小平改革开放之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和启示【摘要】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德育为先、教育公平、优化体制、提高质量和教师为本,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法宝。坚持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无疑对当代教育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启示。【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教育发展邓小平作为拨乱反正事业的主要筹划者,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贡献。在1977年,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他极为关注教育,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刻的阐述。没有他那高屋建瓴的总体设计,没有他那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理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就没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崭新局面,就没有中国教育的今天。一、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非常重视教育改革问题。1978年3月,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不仅体系完整、内蕴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1985年3月,邓小平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的“三个面向”总的来说就是教育通过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培养具有将国家引向未来的现代人来建设服务,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条件。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他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对邓小平思想的一种学习和延伸。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渗透下,学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教师和知识分子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学校开始抓普及和质量,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国家通过自上而下为主的方式,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显现盎然生机。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使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他强调要加强基础教育,“要重视中小学教育”,主张“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逐渐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而我们的当下的教育,正是这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所所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职业学校又为社会发展培养了需要的专业人才,业余学校为我们的再教育提供了机会,这些变化都得益于邓小平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教育体制是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力,优化教育结构是教育改革的生命力,在教育改革下,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四年提升到十二年;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素质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教育转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各种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评估、教育督导、学校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等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教育形态已由满足普及型、数量扩张型、知识本位型向质量提高型、选择发展型、以人为本型转变。二、邓小平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气象中国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的变化有5个方面,办学主体的变化,办学物质条件的变化,师资条件的变化,办学质量的变化,办学思想的变化,以人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教育的宗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打造我们的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改善教学条件,完善硬件设施“黑屋子、泥台子、烂桌子、破凳子,坐着一群泥孩子”,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学校教育的真实写照。那时别说育人环境,教学设施了,就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如今,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见到的是一所所美丽整洁的校园,一幢幢雄伟壮观的楼房,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一排排标准崭新的课桌,一张张充满稚气和希望的笑脸……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很小的时候,家住农村,家附近就有一所简简单单的小学,每天听着琅琅的书声,总是渴望着快点长大,也能像邻家孩子一样背上布包读书上学。终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便也如愿以偿地坐进了低矮的教室,听着一位老师给我们有时讲语文,有时讲算术,有时还画一会儿画,唱一会儿歌。现如今我工作所在的学校。教室是一幢幢的高楼,窗几明亮,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备齐全的实验楼,计算机机房,图书馆藏书和几十余种报纸期刊可供查阅。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并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步伐也加快了,各种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校园文化气息浓厚。望着这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我想说最好的环境就是我们的校园。改变教学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确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新课程改革以来,调整了课程结构,改变了课程内容,变革了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地养成。综合实践课也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做到了学以致用;如今的语文和数学课也不再是是枯燥生硬的知识讲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教师们努力探究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思维上与学生进行对话,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力求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就一篇课文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同老师一起找答案,在课后,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要靠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询、同事间探讨等形式,最终在课堂上和学生通过探讨,找到大家都能认可的答案。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一系列参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生活化、整合化、弹性化、有效化的教育原则,为我国教育吹来了一阵春风。转变教学气氛,更新教育观念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我有切身的体会。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以照本宣科为主,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使得我们这代人,经常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差。现在我当上教师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素质教育的成功,让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渐渐适应这种温情的转变,这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我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命,有了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激情。于是那块“黑土”日益肥沃起来。我深深地明白:课堂这个主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应当让各种小鸟自由飞翔,放声歌唱。但是传统的课堂却把小鸟封闭起来,填鸭式教学让一只只小鸟都消化不良,预设的一个个笼子让一只只小鸟折断了翅膀,千篇一律的要求把一只只小鸟都克隆成一个模样。一只只小鸟痛苦地挣扎呼唤。开放课堂,放飞小鸟,让小鸟在五光十色的知识原野里,吸取多种营养。让小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这是新课改的一条重大的生命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我总会适时、适当、适度地将现代化教学工具引进课堂,并服务于教学。常常会利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带学生进电脑房上网查阅资料、下载图片、看视频等。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30年的学校巨变,铸就了教育事业的新丰碑!教育工作越来越显重要,越来越显成熟,这一切离不开我们党所提出并坚持的改革开放,有了改革开放,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了如此大的巨变,正是有党的正确指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才有这般蒸蒸日上的景象。三、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当代启示邓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我国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德育为先、教育公平、优化体制、提高质量和教师为本,这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宝。因此,坚持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对于今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启示一:教育要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开放是教育活力的重要源泉。为此,我们要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在教育发展中坚持改革开放。教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而教育思想观念也总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要使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相互渗透,树立全面的教育观。教育要面向世界,启示我们教育要对外开放。也就是要打破固步自封的局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确立以交流和学习为途径、以取长补短和为我所用为主旨的开放观念。教育要面向未来,启示我们不断强化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未来意识。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既要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这就要求教育要从国家发展战略与人才资源的高度出发,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发展、面向未来的人才观,要求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尊重每一个个性、气质、潜质迥异的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竭尽全力。启示二:办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改革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各要素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生,老百姓才会满意,而这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坚持德育为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也是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启示三: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梦想和希望,这梦想和希望就是公平,是每个人的个性与潜能都能获得充分发展,也是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尊严并提供与他人心灵互育的良好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的重大步伐,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但毋庸讳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仍然存在。治中国教育之本,必须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伟大的公平,我们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保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教育资源要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其受教育权利。要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完善留守儿童培养模式。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要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建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
本文标题:邓小平与教育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0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