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邓小平的管理思想邓小平的著作中包涵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1.战争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管理思想(1)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并在这些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种三三制政权,是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当时的条件下行使民主权力,对根据地各项事务实行管理的最好政权形式.在管理边区事务中,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抗日政权在行使职能中如何发扬民主;二是如何处理好党与政权的关系;三是在根据地建设和管理中如何开展群众运动.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晋冀鲁豫边区的对敌斗争中,从管理工作的角度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思想.(2)指导与监督政策关于如何处理好党与政权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那就是指导与监督政策,使党的主张能够经过政权去实行,使政权真正合乎抗日的民主的统一战线的原则,即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对于根据地的管理工作中,党,政权,军队,群众这四种力量如何联系与配合,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根据地的党的责任是要善于掌握几种力量的联系与配合,根据不同条件去决定自己注意的中心方向,在解决这一中心工作时要求得其他工作的配合.在党的领导下掌握中心工作,并求得其他方面工作的有力配合,邓小平同志把它视为根据地建设的规律.(3)开展群众运动关于在根据地建设和管理中如何开展群众运动.邓小平同志提出,群众运动是有规律性的,他概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是发动群众,在发动中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第二,在发动群众之后,立即注意整理和健全群众组织生活;第三,在发动与组织群众中注意群众的政治教育;第四,把群众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约束于统一战线范围内.(4)全局观50年代初期,经济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对国家和经济的管理,出现了新的情况,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反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成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涉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中统一和因地制宜的关系.大道理与小道理必须弄清楚.全局和局部缺一不可,全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只有全体,没有局部,则全体也就不成其为全体了.另一方面,全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集中统一和因地制宜,以什么为主导呢如果把局部,地方,因地制宜作为主导,那就要犯原则错误.一定要以中央,全体,集中统一作为主导.这一论述充满了辩证法,正确地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管理思想.2.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管理思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在开放条件下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不仅对各个领域的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改革开放在广阔领域的不断深入,也进一步为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管理思想提供了基础.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管理思想.(1)加强学习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高瞻远瞩,提出学习管理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正是在这种转折中,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针对现代化建设提出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除了根本的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还指出,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他号召,工人阶级要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优异的贡献.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如此重视管理工作,明确提出学习管理,并且与经济学和科技一道学,把学习与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确实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具体方法.这些,都为新时期全党干部重视管理,下大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提供了认识基础,指明了方向.(2)克服官僚主义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精辟地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管理造成的危害,指出: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要搞四个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官僚主义虽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3)民主与集中民主与集中是管理决策中的两个层面,管理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制度.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搞好管理的重要原则.在这二者的关系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了民主与集中不可偏废的思想.他说,我们要发扬民主,但是同时需要集中.但二者又不是等同的关系.他认为,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可见,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则是民主的延伸和结果.(4)体制改革管理要改革体制,从改革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入手.邓小平同志多次在关于军队,科技,教育和企业工作的讲话中强调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体制问题,实际上同消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靠改革,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著名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他还指出,体制改革,除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外,重要的是选拔人才.从邓小平同志上述思想可以看出,他对体制和领导制度的改革十分重视,认为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管理改革的中心环节.(5)重视科技科技管理要统一机构,统筹规划,形成合力.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和教育的管理工作.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应该承认,怎样科学地组织管理和领导好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事业,我们面前还有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不改变这种情况,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就不会有主动权.为此,邓小平同志就科学,教育的管理提出,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6)重视人才管理要靠专业人才,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一套制度,使那些有专业知识的,年富力强的人,被选拔到能够发挥他们才干的工作岗位上来.针对学校的管理,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这种人可以不是教学人员,胆至少应该是懂得教育的有管理学校专长的专业人员,会管理某一类学校.针对专业管理干部少的状况,邓小平同志感慨地说: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怎样才能管理好,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要把部队管理好,就要提高管理能力.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做好人的工作,这是管理的精髓,不仅指军队,而且具有普遍性的意义.(7)强调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在革命战争中,长期在军队担任政治委员,深知思想政治工作的真谛,因此,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8)借鉴先进经验和方法管理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要有创造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还提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邓小平同志强调,在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方面,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没有一点创造性不行.他特别重视对外开放中经济特区在引进先进管理方法上的特殊作用,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邓小平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管理的实践,并随着这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党和国家,军队管理工作的理论瑰宝.新的世纪,在我们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这一思想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引我们有效地管理好各项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本文标题:邓小平的管理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0751 .html